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织服装业:打一场“资源替代”持久战

         只要人类存在一天,纺织服装就是必不可少的民生产业。要维持这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问题就必须解决。仅从目前的纺织原料结构来看,棉花和化学纤维分别占据了半壁江山,毛、麻、丝等其他资源占据很小比例。棉价的大起大落及世界棉花种植量的日益萎缩,决定了棉花在原料格局中的比例将逐渐减少;化纤近十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且正当其时,但致命的是,90%以上的化纤产品依赖于石油资源。

        事实上,近几年纺织化纤行业已经明确了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光明大道”——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产业。但因为这一产业本身处于初级阶段,真正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需要不短的时间,因此还需要更广泛的力量参与。连续两届在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举办的“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论坛”,为这一产业吹响了冲锋号。尤其是针对如何在30年内初步实现原料替代与过程替代,本届论坛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探索。

        应用纤维素还要破除障碍

        发展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原料替代与过程替代。同时,采用传统方法实现纺织化纤产品差别化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生化技术将为产品差别化带来新的突破。为此,近日在论坛上广泛探讨的“生物质纤维与生化原料科技与产业30年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30年路线图’)”初步规划:到2020年纺织化纤行业使用生物质纤维实现原料替代5%,2030年达到10%,2040年将达到20%,届时纺织原料格局将更加多元化,资源瓶颈将得到有效缓解。

        数据的确具有诱惑力,但支撑这些目标实现的可行途径是什么?业内认为,开发秸秆、竹、麻等速生林材,丰富粘胶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原料格局是首先要考虑的。30年路线图中具体表示为: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2020年实现原料(除去现有短绒、木浆以外的原料)替代10%,2030年达到20%,2040年达到40%;

        纤维素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最丰富的高分子物质,它不仅来源广泛,而且是可再生的资源。据科学家估计,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每年可产生几千亿吨的纤维素。然而,只有大约60亿吨的纤维素被人们所使用。纤维素在应用开发中的最大障碍,是天然纤维素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同时分子间和分子内存在大量的氢键,使其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以麦草、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纤维为例,其纤维短小、不均匀性突出;纤维含量少,杂细胞多;灰分含量高,硅含量大。

        从目前常用的植物原料看,棉短绒中的纤维素含量最高,大于95%,而木材中的纤维素含量只有40%~50%,竹、秸秆中纤维素含量更低。如何高效、清洁、经济地从天然资源中分离制备纺织纤维?这个大难题吸引了多方人士的关注。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陈洪章研究员介绍,其所在的课题组在秸秆溶解浆及生化原料的制备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突破了单一组分利用,以蒸汽爆破为核心技术,实现了秸秆组分分离,充分运用组分分层多级转化技术,实现了秸秆资源的生物量全利用,并对多产品的生态产业链进行试验开发。

        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自然界资源的利用技术还有待开发。为此,30年路线图将秸秆高效低能耗预处理技术、生物法汉麻综合处理技术、高效低成本纤维素菌和酶生产技术、离子液体新介质应用于纤维素生产高值化产品技术、木质素改性加工技术、木质素熔融纺丝技术、工业酶和生物催化剂、海洋生物质综合利用、生物质纤维高性能化技术、生物质生物量全利用技术集成和生态产业链的建立这10项技术,作为行业共性的技术与基础进行研究,以期有所突破。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印度新冠确诊超600万,大量纺织订单转到中国
      纺织业上半年业绩已凉凉,下半年还能“像样”点吗?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