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民币升值 透析鞋服业发展现状
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的升值问题一直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博弈的焦点,也是国内鞋服等制造业颇为关注议论的焦点。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对外贸易有大量赤字的美国“压”中国升值,而中国据理力争阐明不升值的理由。一方要求升,甚至不惜挥舞大棒,一方坚持不升,似乎不升就是维护经济主权。一时间好不热闹。
一国为什么需要国际贸易?为本国利益。如果说,在国内经济活动多少还有着社会利益的需求、外部性考量或道德血液的驱动,那么,在国际贸易中则几乎完全不存在这样的动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可能获得的利益主要就是两方面:一、在实物层面,实现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即过去常说的“互通有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互通有无不一定在两国之间进行,通过国际通货媒介,它可以在三国四国至无数国之间进行。二、在价值层面,实现他国财富向本国的转移,即在国际市场“赚钱”。因为只有从国际市场获取价值,一国才可能在国际经济竞赛中脱颖而出,实现经济的赶超和现代化。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流入的财富需要一种可靠的附着物,否则就可能是水月镜花。
而人民币升值与否就要以这两个标准来权衡利弊。
表面看来,坚持人民币不升值的好处,一是有利于鞋服等产品出口,二是可以使得中国手中的巨额外汇资产不至于贬值。但如果仔细推敲,这两个好处的真实性是存疑的。没有谁否认本币低估可以促进本国鞋服等产品出口的一般经济学原理。问题在于,出口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以使用价值交换使用价值,以稀缺性交换稀缺性,那么,只要从中国最新外汇存量已突破3万亿美元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出,目前的进出口贸易确已存在某种不平衡了。如果是为了实现财富的国际流入,那么,必须要找到一种可靠的财富附着物,而仅仅依靠美元或美国国债的信用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为了赚得资本对外投资,那么,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中,似乎也并没有可靠的投资场所和良好的机会。即使是中投公司这样的“国家队”,似乎也迄无成功的范例。这样说,绝无否定出口对一国经济重要性的用意,只是想说,在微观经济领域,对一个鞋服企业来说或许是出口多多益善,但在宏观经济学的眼光看,在进出口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合理均衡的比例关系。在有管理的汇率体制下,如果坚持用低估本币的做法来实现过度出口,虽然有效,但其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
至于中国已有的巨额外汇资产不要贬值,这是每一个为之付出大量血汗的中国人最自然不过的愿望。然而,手中外汇贬值与否,并不取决于国人的善良愿望。要改变一些国家的通胀政策也绝不是通过坚持本币不升值就可以实现的。这需要国家间的经济政治外交等全方位的博弈。
出口鞋服等产品如能换得真实的财富流入,当然谁也不会反对。但在当前的条件下,坚持人民币不升值的弊端,首先,在于我们用实实在在的商品低价出口而换取的大量美元很不坚挺,并不一定意味着真实可靠的财富。
美国在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以后,先后推出了两轮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谓数量宽松,就是在利率已低得不能再低,已无法使用价格手段的情况下,通过数量手段滥发纸币来实行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纸币的滥发势必意味着通涨,(这里不引入货币流通速度的问题。)而通涨必然意味着货币贬值。如果说在以往人民币不升值、并努力保持较低汇率还有一定道理的话,那么在美国滥发货币自贬其值的情况下,中国还要坚持人民币对美元不升值就难以理解了。
汇率反映着两种货币间的比价关系。在美元理应贬值的情况下,如坚持人民币不相对升值,则意味着把自己的出口商品进一步贱卖。这就像假如处在当年的中国,“金圆券”已经因为滥发而极度贬值,你却还坚持要按贬值前的价格把手中金条银元卖给“国民政府”而只换得同原先一样数量的金圆券那样愚不可及。
从一个更大的历史尺度看,美国的赤字财政似乎已成了其难以改变的国策。据中国学者宋鸿兵在《货币战争②》中的描述,美国的公私债务近年来以每年7-8%的比例上涨,远超其3%左右的GDP年增长率,并且其总量已超过其年度GDP总量的370%。如何解决天文数字的财政危机,看来只剩下滥发纸币一招。故长远看来,企盼美国重返紧缩性货币政策多少显得是一种奢望,所以,将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大量持有总是一个巨大的隐忧。
其次,还在于引发了输入性通胀。两轮数量宽松滥发的绿票子,并不会只在美国呆着,而势必流向世界各地。国人近年常常议论所谓国际热钱的流入。其实,对中国这样的主要商品出口国,不必通过热钱流入的途径,仅仅通过一般贸易的合法途径,就可实现外币的大量流入。通过这一途径,美国一方面将滥发的票子引向国外,一方面又因享受着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从而使本国内部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中。美国的CPI涨幅2008年为3.8%,2009年为2.1%。而目前却仅为0.5%左右。
不管是热钱途径也好,贸易途径也好,过量的外币流入势必引起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在低估本币汇率的同时,中国实行强制性的、至少是照单全收的结售汇制度,将全部外汇都集中在央行手里。央行拿什么来收汇,无非是动用印钞权。外汇流入越多,央行为收汇而释出的本币就越多。因此,在中国近年来所谓外汇占款一直是导致货币增发的重要因素。最新数字是,中国持有的外汇已超过了3万亿美元,如按最近刚达到的6.5左右汇率算,就要释放出20多万亿的人民币。因出口创汇多而导致票子发得过多,就导致输入性的通胀。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