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拿什么拯救你,商业道德底线?

      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再一次印证了中国一些企业商业道德底线的缺失。这只是很多行业潜规则的冰山一角,而这座冰山,或许便是商业领域普遍存在的道德滑坡和底线沦落。中国商业社会已经迎来了必须深刻反思的“底线时分”。

      在经历改革开放大潮30余年的洗礼后,中华民族取得令世人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沦陷现象。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和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痛斥“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并指出这些事件足以表明我们的社会“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在中国商界,有财富无责任,有资本缺道德,只要发展的权力,不尽企业的责任,甚至不惜突破起码的道德底线、触碰法律的高压线,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不二路径和生存常态。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然而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这几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等号,否则又怎么解释“饱暖思淫欲”?那些贪官污吏,谁不“仓廪实”,然而他们却没有“知荣辱”。那些丢掉了商德、医德、师德的各色人等,谁不“衣食足”,然而他们并没有“知礼节”。物质生活水平跨越了“小康线”,跨越了“富裕线”,道德底线却每况愈下。

      在缝制机械行业,也并不乏商业道德底线频频被突破的案例:生产企业制造伪劣产品,经销企业公然销售假冒产品,终端客户恶意拖欠货款,偷税、漏税、走私……在利益追逐中,道德显现出的力量是如此柔弱无力。当然,按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要求企业遵循道德的指引似乎有些天真,“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在一个行业中,当“损人利已”成为被普遍接受的信条,道德危机便不能再被忽视了。

      很多企业老板也许会很无辜地说:“我也不想这样,现实所逼。”中国商业竞争确实残酷,然而当一个企业摒弃了道德,只剩下利益的追逐时,最终将自食恶果,产品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违背伦理道德行为的最后结局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企业对商业道德的态度,也影响着员工对职业道德的态度。商业社会中,企业面对着各种诱惑,企业员工同样面对着各种诱惑。企业对不合道德行为的放纵,实际上是在告诉员工:私利高于道德。那么,员工也可以上行下效,做出为一己私利而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

      经商要讲“商德”。不能坑、蒙、拐、骗,不搞假、冒、伪、劣,要童叟无欺,尊卑无异。总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赚昧心钱,不能丧良心。这个“不丧良心”,可否视为商德的底线?如果把“不丧良心”作为商业道德底线,是不是标准太低了?不是。只要看看现实,就应该承认这一点。而且这条最起码的底线是无论如何要守住的。假如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的商业道德底线在哪里呢?

      道德因不具备强制性。因此除了脆弱的道德,在现实社会中,还需要运行着大量的法律、法则、义务、职责等指导维系着整个社会尽可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使社会成员能够和谐共存。只有法律站稳了阵脚,道德才不至于在利益面前无限后退。但如今,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监督制度的无力,在唯利是图者们面前,很多法律约束力都是徒劳的。轻则,罚几个小钱,草草了事;重则吊销营业执照,但更名换姓后又很快可以重操旧业。面对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很多消费者早已身心俱疲,不禁大声疾呼“道德底线”你究竟在哪里?

         看法或许有些消极,中国也有不少道德高尚的企业,但毕竟凤毛麟角,整体已到了需“拯救”的地步。无论官员、商人、学者,还是普通老百姓,我们都必须深刻认识到: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民族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受人尊敬的国家。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