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针织行业人才现状:由大变强谁来担当

     几年前,葛优一本正经地在《天下无贼》中说:“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是人才!”这句戏谑之语由于包含了一定的哲理性,迅速在全国蹿红。几年后的今天,此话早已被人们淡忘,而人才稀缺的问题却愈发严重,尤其是在制造业,在纺织业。

      人才荒,从上而下

      今年4月,一位纱线企业老总接受完采访后,闲聊中突然蹦出一句话:“你们记者接触的人多,帮我物色一个CEO吧,哪怕分他两三个亿的资产也行。”他对意向中的合作者的描述是:“三四十岁,以前经营过纺织企业、现在不想一个人去打拼的,我们可以携起手来。”与国内诸多纺织企业家一样,他和自己的夫人苦心经营十几载终于创下了这份产业,不过他比较幸运,做到了这个领域的NO.1。

      尽管仍年富力强,思维敏捷,记忆超群,但收购了一个又一个企业后,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每月南奔北走,难免让他有些疲惫。而孩子尚年幼,接班提不上议程。但是放眼国内,找到合适的人选又是何其不易。

      塔尖人才的稀缺,是各行各业的共性,作为第二产业,纺织又有自己的痛苦。今年年初,一个袜业会议的茶歇时间,浙江瑞安一个袜企的总工程师又向记者提出了这样的倡议:“能否帮我们建一个人才库,把你们认识的专业高技能人才或研发人员介绍给我们,到我们这儿工作或定期给我们一些指导。”

      人才的缺乏,令这位工程师颇为焦虑。作为温州地区最大的袜业企业,其年出口额已达数亿元,新建的工厂和项目即将投产运作,尽管硬件设施很先进,但人才缺乏的问题成为公司进一步扩展的掣肘。

      当然,这些仍属于比较高端的人才问题,对于行业来说,最窘迫的是连一线工人的数量都难以保证。每年春节过后,工厂的企业家们亲自去人才市场或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份招工,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企业想方设法挽留工人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或以人性化的管理打动,或以优厚的待遇来吸引。像公务员、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几十个人争一个职位的景象,只能让纺织大佬们羡慕嫉妒恨了。

      幸福的,也是痛苦的

      一边是贱卖都卖不出去,一边工资不低却招不到人,这是当今文科与工科毕业生的两重生存状况。

      现在又是高校毕业生奔赴工作岗位的时候了,今年各个纺织服装类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喜人,某些院校染整类专业的学生不但就业率100%,甚至还有200%的缺口。武汉纺织大学今年有5700名毕业生,而在去年举办的一次秋季校园招聘会上,230家单位提供了7500个岗位,部分纺织类专业供需比达1:7。

[1] [2] 
  • 相关阅读
    1. 市场需求复苏在即,针织行业靠什么冲刺下半年?
      2017年一季度针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针织行业竞争加剧,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智能化是针织行业发展必由之路
      解语:2012年中国针织行业的发展前路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