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05年本)》)。《目录(2005年本)》自发布以来,在引导纺织工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纺织工业快速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到2009年,全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39641亿元,比2005年增长92.1%,年均增长17.7%;完成工业增加值11044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20.5%。逐步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体系。
编者按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并发布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下称《目录(2011年本)》)。新版《目录(2011年本)》将不同产业划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并享受不同的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政策。相比旧版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新版《目录(2011年本)》更能体现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版《目录(2011年本)》将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产经周刊》开设专栏,对《目录(2011年本)》中涉及的相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行分析和解读,敬请关注。
纺织产业经历快速发展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05年本)》)。《目录(2005年本)》自发布以来,在引导纺织工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纺织工业快速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到2009年,全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39641亿元,比2005年增长92.1%,年均增长17.7%;完成工业增加值11044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20.5%。逐步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产业体系。
其次,行业自主创新成果初显,产业结构有所优化。2005年以来,全行业共有2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10年,纺织行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38个,占全国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的6%。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比重由54︰33︰13调整为51︰29︰20,行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再次,推进节能减排,绿色循环发展得到行业重视。差别化直纺和新型纺丝冷却技术在化纤行业开始推广应用,废水余热回收、中水回用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在行业中的推广利用比例也在逐步提高,纺织工业绿色循环发展成果初现。
解决产业发展深层次问题
尽管纺织工业产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壮大,但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许多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正在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录(2005年本)》已不能充分反映纺织产业技术进步的导向,难以体现全球和我国纺织行业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因此,迫切需要修订和调整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录(2011年本)》维持与《目录(2005年本)》分类不变,仍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不属于上述三类,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