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鞋企如何看待高价猪带动的物价狂涨
“物价上涨”作为2011年的关键词再恰当不过,价格的一路飙红让黎民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不断刷新的CPI指数更是令不同阶层的人为之震惊。同时,素有“世界工厂”的中国鞋业更是被这场物价疯涨风洗礼的遍体鳞伤,如果把当今中国鞋企比作火苗,那么这丝火苗已经被阵阵风浪吹弄的极其微弱。祸不单行,如今,中国鞋行业面前又增添了一只愤怒的拦路之“猪”,它的疯狂将物价再次烘托到了更高。
化猪肉为浆糊 鞋企应换种方式解脱困境
近日,据成都海关分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制鞋成本上扬。在猪肉价格居高不下的影响下,猪原皮价格也水涨船高,一张生猪皮的价格已从去年的40-50元一路上涨到80-90元,目前已突破百元大关。可想而知,这支“疯狂”的猪在鞋行业中所释放的威力有多大。有句古话叫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面对,物价上涨所带来的“猪”多问题,鞋企最应该做的就是稳扎稳打。将地基打的更牢,才能经得住狂风肆虐。
1: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
众所周知,中国是制鞋大国,但不是制鞋强国。中国制鞋业面临“三低问题”即低档次、低质量、低价格。这种“三低”的竞争,造成市场上和经营中的无序竞争。鞋类企业应调整思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由数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增加产品开发投入,加大科技发展力度,自主开发新款式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提升品牌客户的开发和服务水平,努力拓展业务空间,提高产品的差异性和市场竞争力,用质量来获取利润。
因此,这支疯猪的到来恰恰给鞋企营造了一个转型的大好机会。其中,面对产品的品质问题品牌安踏就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决心,一直以来安踏采用全方位质量监控体系,质量管理人员早在产品企划阶段便进行质量监测,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均经过严格的质量监控管制。安踏采用ISO等国际检测标准及国际性检测器材,让内部的鞋类及服装常规质量检验专家能同时进行300个检测项目。为了协助OEM提升质量,安踏引入原材料同步抽样检验制度,以便及早发现质量问题。此外,安踏亦派员到自营工厂及供货商的生产基地对生产过程及制成品进行实地检验,以确保制成品均达到国家制定的质量标准。
2: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
政府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行业协会则起着中介和主体的双重作用;企业作为应对主体,必须具备了解目标市场技术法规与标准的途径和识别其是否科学合理的能力。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出入境产品的管理部门也应更多的担负起帮扶企业攻难破壁的责任,应加强对国外鞋类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及相关产品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有效信息,应对国外技术壁垒,规避安全风险,保障出口产品的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用管理换效率
2011年的“三荒”成为了中国鞋行业的最痛,虽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却揭露了中国大多鞋企的一个被动的弊病。为了应对用工荒、原料涨价等问题,企业应努力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制度。
检验检疫部门也应知道企业建立完整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一方面针对原辅料采购验收、生产关键工序的控制、成品检验和不合格品的控制等环节,进行质量监督指导,特别是外包加工制度的完善落实,提升企业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对新工人和关键岗位工人的技能培训,确保生产质量的稳定。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企业要避开“用工荒”,需要扭转观念,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用员工的“黄金期”,而不做储备,要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储备,善待员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同时学会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这才是解决用工问题的“软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