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企两极分化初现端倪
谢榕芳认为,温州鞋革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会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两极分化。而这是市场调节的结果。
向来有民间资本“风向标”之称的温州,前些日子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波特曼咖啡、乐清三旗集团这三家较大的温州民企的倒闭,引发了各界强烈关注。
而一则网上的帖子声称:“温州经济出大事了,几百亿高利贷跑了”,该帖子称,温州今年企业主逃跑了7个,间接逃了70个。类似“温州市3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有20%左右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的状况”等传闻不断涌现。
一面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模范,民营企业规模占全市企业成分近100%,一面是有关“倒闭潮”、“限电”等不利信息的不断流出,“温州模式”到底怎么了?记者赴当地展开了调温州市经贸委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态势显示,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实现总产值和销售产值877.48亿元和850.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和19.7%,增幅同比分别回落6.6和7.5个百分点,也低于去年全年增长水平。
虽然这些数据初显回落,眼下很多地方可能都存在,但至少能反映出,企业经营或许的确不同程度地正在受到考验。
电荒
实际上,从1月起,温州部分企业便开始遭遇电荒的困扰,缺电也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制约。
往年到盛夏季节才会拉闸限电,今年的电荒来得特别早。今年3月开始,温州部分企业开始“意外”接到了高峰期“停产让电”的通知。
部分企业已经开始限电,执行每周“开五停二”的供电措施。而往年,一般要到六七月份,企业才会面临电荒的困扰。
据当地官员解释,今年以来,受浙江省网供电能力不足和温州电网设备卡口等因素影响,温州的供用电形势明显趋于紧张。
据了解,目前限电的大致状况是,一个星期中有3天,要在上午9点至11点,下午2点至5点,以及晚上6点到9点,主动停产让电,借此保障居民用电等。
不少企业主坦言,眼下影响企业经营的诸多不利因素中,电荒可能是影响最大的。没有电,生产就要停下来,会直接影响订单接收和销售状况。
有媒体报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自行发电一条出路。然而在记者多番了解下发现,自行发电的企业并不算多,有企业表示,他们粗略算了一笔帐,发现自己买发电机发电所消耗的成本比停工还要高,这显然并不划算。
人荒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湖北、安徽等主要劳动力输出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壮大,工资水平与沿海地区差距逐渐缩小,而温州等地生活成本提高,导致劳动力逐年减少,企业用工形势日趋严峻。
根据温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的监测调查,在温州的855家企业中,有74.5%的企业表示用工较缺,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其中缺工10%的企业近一半,缺工20%的企业约占两成,缺工30%的企业不到一成,缺工一半以上的企业占2%。从行业分类看,鞋类、服装、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较为严重,这类企业有八成以上缺工超过10%。
尽管部分企业订单充裕,但企业苦于一线员工难找,导致开工不足,无法按时交货,直接导致企业生产下降。根据在温州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反映,如今各个工种的薪酬平均涨幅在15%-20%。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