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中小企业严冬来临?
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的倒闭,是否预示珠三角将再次进入经济寒冬?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得知,目前珠三角的确有企业倒闭现象,但受访企业认为“有增有减”很正常,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但是实际收益不如预期,部分企业减产的现象却事实存在。
“蝴蝶效应”暂未出现
“总体而言东莞的企业经营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东莞市副市长江凌认为,从几家企业倒闭推理到东莞可能出现了企业倒闭潮,这个思维逻辑很正常,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目前的企业困难与金融危机时期也有很大区别。
尽管官方否认“倒闭潮”,但素艺的倒闭还是让在广州白云区经营毛绒玩具厂近10年的薛柏青为玩具业的发展前景担忧。在他看来,作为老牌韩资毛绒玩具制造企业的素艺实力很雄厚,“它的倒闭有典型性,让我们的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我们主动压价接订单了,但赚得的利润却仅能够维持工厂的基本运作。”尽管手里拿着一份价值20万元的订单,薛柏青却依然愁云不展,他认为压价接单实在被逼无奈。
薛柏青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单算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棉花目前的价格大概是25000元/吨,相较今年2月站上34870元/吨的历史高位,价格有所回落,但是与去年相比,还是增长近10000元/吨;再加上用工成本,过去一年企业的生产成本翻了将近一倍。“这样下来,大概有3成订单是零利润,另外7成毛利率只有8%,平均纯利润只有3%。”
薛柏青的说法在广州天河区一个中等规模的玩具经销商陈瑞那里得到证实。“我所知道的几家企业,为了接单都把利润空间压到很低了。”
在珠三角,压力普遍存在整个制造业。东莞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陈耀华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坦言,总的说来倒闭或关门歇业的不会超过10%,“但这已经是很大的压力了”。而减产也已然成为这些弱势企业的应急措施。
陈瑞告诉记者,以往年经验,入夏后本应是东莞多数行业的传统订单旺季。“但今年各地工厂出现普遍减产的现象。跟我们合作的工厂中,减产的企业就有寮步、厚街、虎门这些代工大镇。以前这些现象大多在春节前才会出现。”
“饮鸩止渴”实属无奈
虽然珠三角暂未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潮,但融资困难导致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却依然不容乐观。
“融资难不是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唯一原因,但很有可能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少受访企业表示,尽管目前从中央和各地政府都在力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政策,但事实上,更多更大范围的中小企业还是融资无门。
记者在广州增城见到从事工艺品进出口加工的张日新时,他笑言自己“穷得只剩厂了”。 去年抵押了房子、车子后,所拿到的贷款还是远远不够恢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最终他不得不以10%的利率借了“民间放贷”。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