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

         “科技进步是行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科技进步,行业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行业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推进行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这既是协会开展科技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协会理事长田民裕说。

        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

       为充分总结行业《“十一五”科技开发指南》项目的实施情况,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自去年起启动了项目验收和“全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一五’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对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开展并完成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项目进行评选。日前,经专家评审组的初评、现场验收、公示等程序,评选工作圆满结束,在76个申报项目中,兴大豪、标准、中捷、杰克、飞跃、宝石等18家企业的29个项目获得了缝制机械行业“十一五”科技创新成果奖,德鹰、飞虎、华一3家零部件企业荣获科技创新成果特别奖。

        纵览“十一五”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获奖项目名单,无论是平缝机、包缝机还是花样机、套结机、刺绣机,无论是控制系统还是熨烫、裁剪、传输等服装机械,冠以高效、直驱、超高速、全自动、智能化、多功能、超多头、高集成、数字化、一体化、伺服控制、无油、节能等字眼,既是对其性能的概括,同时也代表着当前行业的科技发展方向和技术水平。

        行业科技水平全面提升

       “十一五”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评选可以说是对五年来行业科技工作的一次集中检阅。特别是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所带来的低谷期,行业科技仍取得了重大进步和丰硕成果。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行业科技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与技术。五年来,全行业累计共有45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轻工业科技进步奖;完成了50项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综合来讲,行业科技进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研体系及基础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队伍稳步壮大。截止到“十一五”末,行业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个,产学研合作在骨干企业中得到较快推进,行业50家主要骨干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其从业人员的比例由“十五”末的7%提升到目前的10 %左右。

        二是企业创新手段、方法不断更新。机构运动轨迹检测分析设备、线张力测试分析设备、材料性能试验设备、RoHS指标仪、三座标测量仪、元素成份快速分析测试设备等高端测试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中高档数控加工设备占企业加工设备总数的比重由“十五”末的8%提升到目前的20%。

        三是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针对缝纫原理、缝纫机主要功能性构件的运动机理的研究及机构优化设计在行业得到持续有效开展,行业基础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型机构在平、包等常规机型以及锁眼机、花样机等特种机型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基于产品基础理论研究的模块化、参数化数字设计技术已初见成效。

        四是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较大突破。近五年来,行业先后在伺服直驱控制技术、数字控制技术、节能降噪、无油(微油)润滑、激光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机电一体化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伺服控制、多轴联动控制的集成控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特种机电控实现了产业化;创新机构在套结机、锁眼机、花样机等特种机型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自动缝制单元、服装柔性加工系统、高档熨烫和裁剪设备基本实现自主研发制造,行业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1] [2] [3] 
  • 相关阅读
    1. 首站告捷!全国缝制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竞赛于太原开赛
      聚焦“六新”助力转型——缝制机械职业技能竞赛在龙城举行
      1-7月缝制机械经济运行情况
      大豪科技加快科技创新 助力行业智能改造升级
      智能制造看江苏——江苏缝制机械产业整体情况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