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制造”发力迈向品牌发展新轨道

        日前发生的“达芬奇”家具事件,其后续效应已开始显现,一场审视制造业品牌策略和管理模式的热潮席卷而来。 

        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市场竞争已经由传统的价格竞争发展为品牌竞争,中国品牌没有洋品牌的历史和对品牌长时间的经营与积淀,目前也还只停留在打造品牌的知名度上,没有深化到要如何建立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等层次。为此,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世界经理人》杂志出版人裴克为、迪卡侬集团产品开发主管冯欢欢、鸿星尔克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总监刘晓凡等于日前在闽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品牌策略的课题。

        观点一 避免做一次性销售的品牌

        李光斗称,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的排行榜上,51个是美国的品牌,所以全球化往往意味着美国化,而亚洲只有7个,这7个之中,韩国有1个,剩下的6个是日本品牌,中国到现在一个都没有。品牌是中国经济的软肋,但也是中国企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品牌是什么呢?就是当你能够实现议价的时候,你的产品比别人卖得贵、卖得快、卖得多、卖得久,这才叫品牌。”李光斗进一步解释说,打价格战不叫品牌,而中国企业最喜欢打价格战,所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不是拼品牌,而是拼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中国的制造能力非常强,在美国订购一台苹果电脑,可能收到的是一个中国制造的,但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非常弱,至今没有一个真正的品牌能够在全世界做营销。”在李光斗看来,中国没有像LV这样的品牌,这是因为中国品牌没有讲好故事,不善于把一个地方性的品牌变成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品牌。“中国人买皮包老问是不是真皮的,但LV才不跟你玩材料,它讲的是一个故事,说从拿破仑时代它就为皇室做箱子了,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李光斗说。

        李光斗介绍说,台湾有一个企业家叫施正荣,他说过“哭泣曲线”和“微笑曲线”。“哭泣曲线”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在别人手里,若要变成“微笑曲线”,就是找别人代工,不一定要自己生产。“‘达芬奇’可以换一条思路,‘达芬奇’其实走的是“微笑曲线”,现在之所以“哭”,就是因为老板的故事没讲好,在东莞大家可能误解它了,它并不是百分百造假,可能只是有10%的东西是自己做的,然后在东莞制造,而后拉到意大利去转一圈再回来。为什么中国人对它很苛刻?就是因为它骗了大家。其实很多的洋品牌都是在扬州制造的,只有品牌是自己的,虽然它的概念是国际化的,但是也是中国制造的。”李光斗说。

        李光斗最后表示,中国企业创品牌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转变;二是从同质化品牌到差异化品牌的转变;第三就是从卖一次性品牌到卖忠诚品牌的转变,因为这是一个无限的市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