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股份总经理徐仁舜谈缝制行业市场状况
日前,缝制机械行业结束了持续了二年的火爆状况,逐渐恢复理性。大部分企业开始有库存,甚至有些企业出现裁员,面对扑朔迷离的市场状况,我们的记者就市场关心的几个问题特别采访了中捷股份总经理徐仁舜先生。
中捷股份总经理徐仁舜
记者:徐总,您好!缝纫机行业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到2011年的5月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您对这种现象如何看待?
徐: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重创,除了经济上的重创,最关键是消费信心受到打击,正常的消费需求被压缩。从缝纫机行业来看,2008-2009上半年,几乎所有的环节都在压缩,经销商没有库存,生产企业不敢备库存,零件企业更不敢备库存。不仅缝纫机企业如此,服装企业更是如此。所以2008年至2009年缝纫机的产量一落千丈,不及2007年50%。随着2010年的经济复苏,长期被压制的需求一下子爆发出来,也就造就了2010-2011年缝纫机的火爆场面。
记者:那您对下半年的市场如何看待?
徐:我认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趋向平稳,用户将理性选择他们的需要,缝纫机的竞争也将恢复到2007年以前的状态。虽然2010-2011上半年的市场火爆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市场带来负面效应。中国缝纫机通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涌现了不少品牌产品,同时也淘汰了不少品牌。但是这二年的火爆场面,很多粗制滥造的产品又有机可趁,对缝纫机行业的整体形象造成很大影响。目前市场恢复理性,竞争加剧,很多企业的产品就出现滞销,所以说真正的产品是需要市场的考验。
记者:您怎么看中国缝纫机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徐: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原材料的不断涨价,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在全球会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服装产业。因为服装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几乎所有国家发展工业首先从纺织服装业入手,服装业具有投资低、起步快的特点。特别是东南亚、南亚一些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对中国的服装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全球的缝纫机有70-80%在中国生产,全球几乎所有的缝纫机知名品牌在中国均有独资或合资企业,最起码有OEM企业。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在缝制设备制造业与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中国缝纫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一直在缩小。所以说,中国的缝纫机行业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但我们行业同仁,还是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早日使中国从缝纫机大国变成缝纫机强国。
记者:您如何看待行业的竞争?
徐:行业的竞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只有竞争才能促进企业和行业快速发展。但行业的竞争一定要趋于理性。前几年行业经常在讨论恶性竞争、零首付、恶意拖欠货款等等话题,随着市场的好转,2010-2011年上半年,这类事件逐渐消失,行业的竞争也趋于理性。但随着市场恢复常态,最近行业又开始出现这类竞争。所以说,我们行业同仁一定要同共努力,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市场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为行业的良性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