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的美好时代
在我国的语言环境中,对销售的理解五花八门:有人说销售就是推销、忽悠;有人认为销售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有人认为销售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倘若把对销售的理解放在白酒行业,广大经销商朋友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演绎自己的美好时代呢?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同地方的经销商都有不同的经营模式,并且成绩斐然。
阳光心态开拓市场
山西是“汾老大”“汾酒”的根据地市场,当地消费者对“汾酒”情有独钟。可以说,前些年山西人喝酒只选“汾酒”,以至于外来白酒,尤其是外来的清香型白酒在山西市场根本没有立足之地。这种形势导致了很多本地经销商很少经营外来清香型白酒,生怕造成酒品积压,占用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开出租车出身的老董认为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继续开车已经不大现实,于是决定转行经商。经营什么好呢?有着多年开出租车经历的老董常听客人说经营白酒门槛低,获利不薄。于是在2009年春季糖酒会上,他独自来到成都物色自己的经营产品。凭直觉,他认为在山西卖酒还是要以清香型为主,但经营“汾酒”不太可能,一则因为“汾酒”的准入门槛高,其省内经销商也比比皆是。倘若经营“汾老大”,对于刚刚涉足白酒圈的他来说,困难重重。
几番思考下来,他觉得既然是在山西经营白酒,还是要拿到一款不错的清香型白酒,于是他开始在几个清香型白酒的展位前徘徊,最终锁定两家企业——“红星二锅头”和“牛栏山二锅头”。经过与厂家的深入谈判,“牛栏山二锅头”被老董的阳光心态所打动,最终厂家同意他在太原做“牛栏山二锅头”的经销权。拿到经销权后,老董兴奋地告诉记者:“做酒就是做人,多年的出租车司机生活炼就了我待人热情,遇事阳光的心态,这是我的个人因素。而从地理因素看,现在开放的山西最需要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更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酒与山西人民交流。高铁、飞机、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衔接,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巨大改变,对外来事物的排斥性越来越小。再加上‘牛二’来自首都北京,一定有生存空间。我这个人做事只往好的方面想,只相信成功不相信失败”。正是因为老董这样阳光的心态,“牛栏山二锅头”与其签订了第一笔定单。
拿到定单后,为了能多听取消费者的意见,老董开始大批大批免费赠酒。这时候他的爱人持反对意见,老董解释说,酒送出去现在是不赚钱,但如果消费者认可了这款酒,今后肯定能赚钱。再者说,消费者都不认可,也就说明这款酒不适合山西市场,我们需要另做打算。何况我把酒送出去也等于我做了一次公益事业。瞧!老董的心态就是这样阳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牛栏山二锅头”在太原的销售网络很快打开了。2009年老董的营业额达1,000多万,这对他来说是万万没有想到的。老董的话很简单:“把好酒卖给消费者,消费者满意我开心!”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10年,“牛栏山二锅头”在老董的阳光心态下,销售额达到了3,000多万,这时牛栏山二锅头酒厂的一位领导跟他开玩笑说,老董卖“牛酒”真牛!而老董的回答是,我卖的酒价格都是100元左右的,您可以想象3,000多万的销售额有多少人喝到了“牛二”?也就是说我培养起了一大批忠实消费者,我的好戏还在后面呢!
前些日子,记者在广州国际进出口展览会上再次见到了老董,问其销售情况,他乐呵呵地说,今年上半年已经销售3,000多万,年底突破5,000万应该没有问题。问到成功的秘诀时,他的话依旧很简单,“凡事往好的方面想,通过阳光心态开拓市场”。
变压力为动力
在竞争中收获幸福
广东东莞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大约50千米,南离深圳大约90千米,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这里常住人口近700万,是广东白酒消费的主战场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同其他省市一样,东莞地区的消费者以喝高档名酒来彰显自身社会地位与身份,他们更易接受浓香型白酒口感。正因如此,“国窖1573”、“水井坊”等高端名酒品牌,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牌优势在这里取得了成功。东莞的另一大优势是:如果哪个品牌在这里打开了市场,就很有可能迅速占领整个广东市场。但是想在这里打开一片市场岂能是容易之事?因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做法,成为许多酒水精英追求的梦想。刘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在东莞创造了“洋河”销售传奇的精英人士。当被问及为何要选择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卖“洋河”?刘先生说,东莞无论从经济水平、市场包容性都堪称大市场,吸引着众多品牌不惜重金开拓市场,这些都说明白酒市场在东莞的重要性。但是他认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要做到领先才能保证长远的发展。尽管“茅台”、“五粮液”这些名酒品牌在东莞拥有稳定的销售网络和消费群体,但从长远来看,“洋河”在白酒行业有着绝对的市场优势,除了其席卷全行业的“蓝色风暴”外,“洋双”的成功组合与顺利上市,使得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浓厚的品牌积淀更上了一个台阶,是一个可以让经销商长期跟随的品牌。
刘先生说,依照他们当初的实力,若是在名酒中选择一个品牌来做,绝对是不可能的,但是“洋河”给了他们机会,也正是这个机会让他感觉压力很大。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从2008年下半年才开始经营“洋河”。尽管那时做“洋河”的先天条件并不成熟,但他依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50%以上的市场覆盖,靠的就是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坚持。这两年多来,刘先生带领自己的团队拜访终端,开拓市场网点,培育和引导消费者,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洋河”这个品牌印在东莞消费者的脑海里。
2010年,他完成“洋河”销售2,000万元,2011年的目标是4,000万元,增幅接近一半。对于这个目标,刘先生充满信心。他认为,“洋河”在东莞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而且,“洋河”在全国的销售势头迅猛,对东莞的冲击也很大,刘先生坚信,再加一把劲,再努一把力,年底定能轻松完成任务。
市场开发工作是辛苦而漫长的,但刘先生丝毫没有在压力面前退缩,而是变压力为动力,积极开拓市场。在他心里有一个信念,就是:什么都可以培养,但是培养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对于消费习惯的培养更要耐得住寂寞,要慢慢来。在一个新产品的前期市场开发过程中,消费教育引导尤其重要,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通过近两年多的消费培育,东莞很多消费者的观念已经在慢慢地改变,饮用“洋河”产品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让刘先生最为头痛的问题是:市场刚刚打开,假冒伪劣产品开始出现。当“洋河”在刘先生的运作下开始逐渐起量后,伴随而来的是很多打“擦边球”的外地仿冒产品的窜入,很多“洋河”仿冒产品在市场上频频出现,再次加剧了他的经营压力。为了解决假冒侵权问题,刘先生与相关部门联合打假,净化市场环境,为后期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在,刘先生的市场开拓进度和销售业绩都很理想,但他对于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点没有放松,他相信压力越大,动力才会越大。丰收的果实就是在压力的助推下成熟的。对此,记者不由感叹,变压力为动力,在竞争中收获,正是刘先生的成功之处。
坚持就是胜利
江苏省经销商黄总,在做“茅台”的两款浓香型产品的代理之前,是南京的一个酒水经销商,从经营普通酒水到涉足“茅台”等全国知名品牌,充分说明了黄总对名牌高端白酒的期待。同时多年的酒水销售生涯,也使得黄总对于白酒营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见解。在他看来,白酒销售有着无限商机,只要坚持就有收获。
黄总明白,浓香型白酒并不是“茅台”的强项,在江苏这个地方更没什么优势可言。但在他内心深处还有另一层理解,名酒终究是名酒,“茅台”浓香型产品现在影响力不是很大,说明竞争也不是很大,实际上就是成功开拓市场的机会所在。做这些产品不需要像其他白酒品牌那样靠广告轰炸和大幅度促销,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消费培育和引导。正因如此,黄总接手“茅台”浓香型系列产品后,首要的工作就是不间断地进行消费引导和终端建设。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他发现消费者不认可,大多业务人员缺乏与消费者沟通的耐心,看见短期没有什么收益就放弃了。一时间,他的公司出现业务人员快速流失的现象,再加上业务员缺乏吃苦与坚持精神,导致很多市场没有扎根下去,对后期工作开展带来诸多不利。
面对现状,黄总并不主张增加业务员,而是主张少而精,即一个一个地从零培养,用心沟通。他认为:作为老板与业务人员之间一定要不断磨合,这样培养起来的业务人员才稳定,执行起来才能恰到好处。通过他的坚持与努力,其销售团队逐渐变得强大,形成了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销售团队,将整个销售工作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受全国酒水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淡季促销不断泛滥,“促销难,销售难”的两难状况使得黄总心里很是不悦。他想:随大流做促销,营销成本会上升,不随大流做促销,产品又销不出去。权衡之下,他选择了折中路线,即适当地配一些促销物料,但不与其他品牌攀比,所有的促销费用都控制在公司资金允许的范围内。在此期间,他还有一个非常之举,就是强化业务员培训,让大家感觉有事情可做,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其实黄总心里最清楚,这正是在为旺季的到来充电。坚持就是胜利,2010年,黄总经营的产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单品销售达到5,000万。
面对这一成绩,黄总给记者的答复是“不满意”。在他看来,现在的发展太慢,一年销售几个亿才足以称得是一名合格的名酒经销商,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黄总微笑着告诉记者,“坚持就是胜利”。通过坚持,我一年时间做到了5,000万,我有理由相信,继续坚持,我就能做到5个亿,甚至是50亿。我相信坚持的力量。
营销是实践的总结,白酒经销商在实践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经营模式,他们将不断将这种模式发扬光大,继续演绎白酒营销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