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服装纠结的关键词
近日发布的中经服装产业年中景气指数报告显示,我国服装制造业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景气指数微升,预警指数回归正常;出口、用工、投资等指标同比增速有不同程度加快,而产量下降,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速有所趋缓,销售利润率也由历史高点回落。
其实这些微妙的变化与服装生产周期性有极大关系。从产业经济学来看,周期性是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必然规律,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表现得尤为突出。
就拿目前中国服装企业集体涨价现象来说,这既给服装业的稳定带来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为发展先进生产力,转变产业增长模式提供了机遇。服装人要研究如何减少周期性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尽量延长行业的平稳运行周期,保障行业的有序升级。以下罗列的让服装人有点纠结的关键词与当前产业发展息息相关,让我们细数开来。
关键词之一 涨价
为转移成本上涨压力,眼下,服装企业集体“提价”让市场着实纠结。据近日召开的全国服装行业统计工作会议讯息,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冯德虎谈到,今年上半年,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虽然中国服装产业总体运行平稳,但呈现出“双向趋紧”、“两级分化”的特征。从国内、国际供需情况看,两个市场均呈现“价涨量平”和“涨价遭遇天花板”的两个特征。与需求相对应,上半年服装供给方面也呈现“趋紧”趋势。
在记者看来,就服装生产周期性而言,大部分的秋装要用春棉制作,而现在上市的服装多半用的正是年初高位买进的棉花,所以日前棉价下跌的影响尚未传导至成品服装上,导致今年秋装普遍涨价。有专家就此表示,继续提价空间十分有限。一是,近日面料价格下调了0.5元/米至1.0元/米,而目前上市的内销服装一般是3月以前购进的原材料,因此,不能用目前降价以后的原材料来核算成本。二是,服装提价对销量有一定的挤出效应,难以让销售额的增长长期持续。
而从事服装生意10余年的纪先生则对记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原材料价格不过是服装价格构成中的一部分,占比不到 20%,相比较成本上涨30%至100%的人工费用,原材料价格下跌根本无法影响服装价格。在他看来,此次价格“涨”在以下几点上:工资福利攀升加上劳动力数量下降所提高的人力成本;商业地租涨价、运输价格上调提高的商业成本;水电气等资源价格上涨且能源供给紧张为高筑的制造成本;几番调整的财政政策上调了行业信贷成本等。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