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把脉中国经济转型

     ——专访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

      郭树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能不能持续升级;另一个是如何改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二元体制 

      “失衡”、“风险”与“改革”,是郭树清与《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两个小时交谈中多次提及的概念。

      由于银行即将向市场公布上半年业绩,目前正处在规定的“静默期”,他笑着说,“关于银行经营情况的问题一律不能问”。

      作为全球市值第二大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更愿意超越银行业本身,探寻中国中长期转型命题。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能不能持续升级;另一个是如何改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二元体制。

      回顾郭树清的履历,其早年曾就职于国家计委和国家体改委,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参与者和设计者之一,并在贵州省担任了三年副省长,对于当前中国存在的不平衡性、不协调性、不可持续性颇为了解。

      针对当前市场化改革面临种种困境问题时,郭树清告诉记者,市场化改革,特别是涉及到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资金,和商品市场化不一样,信息不对称问题更突出、监管难度更大、可能的冲击和波动更强,国家也比较谨慎。他认为,一方面,既得利益,对改革形成了阻碍;另一方面,存在认识障碍,怎么权衡利弊得失,有时比较困难。

      郭树清兼具银行家、官员、学者三种身份。在学者和行政官员之外,郭树清在中国金融体系内的历练也异常丰富。先是出任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并兼任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2005年空降建行担任董事长,并推动建行上市。

      银行业是中国宏观调控的晴雨表。透过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转型,将目光拉向整个宏观经济的纵深,才能理解其运转逻辑。郭树清长期就职的两类部门——银行与政府,也正是对中国经济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机构。

      政府部门既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者,也是经济改革的操盘手,为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发展提供制度红利。政府部门推动一系列深层次经济改革的决心与力度,对中国经济能否真正实现转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与郭树清的对话,沿着中国宏观经济的短期预判、长期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银行业联动这条脉络,一一展开。

      “硬着陆”可能性很小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调控通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多重任务。刺激政策逐渐退出后,新的增长动力源如何接棒存在变数。以地方和国企为主导的投资驱动型增长路径,面临质量与效益的拷问。美国、欧元区出现债务违约风险,全球经济不平衡问题再次突出。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如何平衡好短期调控与中长期战略的关系?

      《财经国家周刊》:通胀高点不断后移,增长放缓趋势已现。市场忧虑滞胀和硬着陆风险。如何分析和判断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郭树清:对于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增长问题,有人担心速度下降,会滞胀、硬着陆,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从中长期的大背景来看,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基本条件并没有改变;从短期来看,虽然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刺激措施减弱,但是贷款增长仍然较多,直接融资增速更快。中国经济中资金的充裕程度是国外的市场环境不能相比的。例如,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银行体系的贷款总量增长非常少。因此,考虑这些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出现滞涨甚至出现硬着陆是不太可能的。

      从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看,显然比前两年有所放缓,但是仍然属于高速。“十二五”规划中,目标速度定在7%,而2011年上半年是9.6%,北京是GDP同比增速最低的省市,仍然保持在8%。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评价,要看判断好坏的价值尺度如何定位。目前,中国经济内部失衡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未来宏观经济应该更重视效益、质量,而不是速度,一看到GDP增速低了一点就接受不了了,这样的话无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东部沿海的部分产业应加快向内地转移,有的产品和企业也会向东南亚的欠发达国家转移。中国通过高耗能高污染来提高经济增速的产业很多,未来我们可能要花更大的代价来解决环境、资源和结构失衡等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近期发生的美国国债违约风险,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评估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这将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影响。如何评价欧美债务风险?

      郭树清:美国、欧洲的经济对中国都有较大影响,是中国宏观经济重要的外部变量。目前美国、欧洲都要进行自己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只不过他们调整的内容和我们不一样。美国经济实际上是向更高的层次、向非制造业、非物质生产的阶段发展,是更具创新性的经济转型。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结构问题,制造业、建筑业在萎缩,导致这些行业的失业率极高。有的城市,20多岁的黑人青年失业的占了一半,可以想像其政治和社会压力有多么严重。

      美国从国家,到公司,再到个人,从财务上来说,很大程度都是借新债还旧债。但是,美元、美国国债现在还看不出来会垮台。观察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他们只有两万多亿美元,2010年只占美国GDP的17%。但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相当于GDP的60%多。美国的这一比例,翻两番才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所以即使仅只从技术上看,美元资产也还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当然,更根本的原因是,美国经济仍然是最具创新能力的经济,欧洲经济也占据着制造业的高端,而且服务业也仅次于美国。我们国内有人对美欧经济不看好,认为其在走下坡路,主要是用传统工业尺度来衡量,就钢铁、煤炭、水泥而言,中国最强大,即使用资金和储蓄来衡量也是如此,但是世界经济的时代早已改变,强不强主要看知识、创意、品牌、技术。你看苹果公司起死回生,一举超过微软、英特尔以及谷歌,现在的市值全球数一数二,它改变的不仅是商业模式,还是经济形态,甚至是生活方式。这是一个绝好的案例,也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1] [2] [3] [4] 
  • 相关阅读
    1. 聚焦“六新”助力转型——缝制机械职业技能竞赛在龙城举行
      从开放引领走向创新引领:‘十四五’上海发展理念转型思考
      打造前瞻性的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助您稳操胜券,赢得未来
      老牌国企抢抓机遇 积极促进企业转型
      老牌国企抢抓机遇 积极促进企业转型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