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服业:国际化之路怎么走

      境外建立纺织工业园区或集群化生产基地,很有可能会成为2011年的大看点

      服装业是中国市场化最早、国际竞争力最强、发展最为蓬勃、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然而,我国的服装业有数量,缺效益;有规模,缺品牌;有技术,缺创新。远达不到服装强国的标准。

      进入2011年,服装业进入服装强国道路上的最后一个十年,为实现2020年服装强国的目标,仅坐稳国内市场还不够,还要在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目前,我国服装业仅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想要像KFC、苹果等公司一样,将技术、品牌乃至企业文化输入世界各地,我国的服装企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我国服装业国际化之路要怎么走?

      资本输出——西行

      2008年初,雅戈尔宣布完成了对美国著名大型服装企业Kellwood(简称KWD)公司旗下男装核心业务部门——新马服装集团的并购,这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首次海外并购。

      通过这次并购,雅戈尔完善了自身的产业链和在全球市场的布局。雅戈尔的同行们意识到,如今的纺织服装行业已不仅仅是产品和渠道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竞争。

      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之后,海外服装企业价值缩水,中国一些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发起了“海外抄底”浪潮。进入2009年,先是盛传国内有两家民营企业愿斥巨资收购“皮尔·卡丹”,着实让业界唏嘘不已。时隔不久,山东两家纺织企业先后悄然收购了几个欧洲服装品牌,更是让业界惊叹不止。

      在此之后,更多的企业蠢蠢欲动。当七匹狼、九牧王、安踏、柒牌、特步等闽派企业表达要海外并购时,温州服企已组团赴意大利考察投资市场和潜在收购品牌,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像逛街般打量着海外品牌,仿佛收购就是一切。

      有专家指出,虽然“借船出海”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风险,对整个行业“走出去”都具有借鉴意义,然而此举的风险还是应该得到警惕。

      虎门服装行业协会会长谭志强表示,近几年去海外收购品牌的例子中,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被收购的国外资产几乎都是不良资产,中国企业又不了解对方,因此很难改善其经营状况。

      2009年,安踏从百丽手中收购意大利高端运动品牌FILA后,总裁丁世忠坦言:“在收获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他表示,企业进行国际并购,要量力而行,避免消化不良。“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支熟悉外国市场、拥有国际品牌运作管理经验,又熟悉本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品牌收购陷阱。”

      业内人士指出,并购不会成为中国服企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中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大规模输出资本的程度,未来一段时间内,服企对欧美的资本输出将继续处于探索期。

      生产转移——南下

      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加之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原因,纺织服装行业加快了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速度。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廉的东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眼光。

      越南纺织服装协会主席黎国恩说:“如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在提高,相比之下,来我们这儿开工厂,中国的品牌服装在我们这里生产后运回中国内地销售,其中节省下来的人工生产成本足以消化相应的运输支出。”

      除了低廉的成本,规避贸易壁垒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 [2] 
  • 相关阅读
    1. 纺服业2017年半年度报告总结:行业业绩增速提升
      1-4月新疆纺服业“逆势上扬” 实现增加值12.94亿
      纺服业拥抱“营改增” 新政利好需落到实处
      纺服业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逐步完成优胜劣汰
      新疆加紧落实配套措施促纺服业补短板上台阶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