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服业:一片涨声中加速转型
棉价一天一个价,工资涨了还招不到人,人民币升幅心里没底……在108届广交会上,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的叠加效应下,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压力加大、利润逐渐被蚕食的考验。
面对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以及日益激烈的出口竞争形势,“两头受挤”的中国外贸企业究竟是选择低利润、保市场,还是选择提价转嫁成本,企业纠结两难。专家则指出,除了两难的短期应急路径选择之外,企业更应该着眼长远,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型,提高议价能力,这才是正途。
面对“涨声”企业出口压力陡增
在108届广交会上,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涨声”,而且劳动力短缺、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交织在一起。
“年初的用工荒绵延至今,许多工厂门口常年贴着招工启事,现在只要能多招一个工人,就敢多接一张单,多赚一点钱。但是由于招工不足,一些订单在积压、延期,就是没有人来干。”东莞东丽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李耀国说。
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同时,原材料价格的攀升也让外贸企业尝到了苦头,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去年棉价还是每吨1.6万元,今年已经达到每吨2.4万元。现在棉花(27845,115.00,0.41%)一天一个价,产品价格远远赶不上原材料涨价幅度,出口已基本无利可图。”不少纺织企业面对脱缰的棉价一筹莫展,由于棉价变化快,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长,利润微薄的纺织企业更是不敢轻易接单。
“除了棉价,多种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上涨,其中9月份的钢管价格一个月就调整了三次,前后涨了300元/吨。”河北五矿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甦说。
最让企业难以承受的是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广东潮州市创佳电子有限公司海外市场部副总经理陈全有说,企业年初都是按照人民币升值3%或者5%的预测,进行签约接单、安排生产计划,但是没有想到人民币近期升值幅度这么大。而对于利润率只有三四个点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一个点意味着企业直接减少了一个点的利润,利润率减少25%。
在一片“涨”声中,企业利润被不断侵蚀,就连利润偏高的机电产品也难以承受。中国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说,机电出口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企业利润为3%,还有部分企业利润是6%至7%,只有少数企业利润在10%左右,人民币升值对机电企业利润冲击很大。
保市场和保利润的两难困境
面对成本压力的倒逼,参展企业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出口价格,但是企业的利润并没有随提价而提高。
张甦说,从年初到现在,公司不少产品提价近20%,但是高涨的价格却没有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
深圳市燕加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飞说,虽然今年产品成本提高了七八个点,但是为了保住市场,产品价格只提高了3%,成本差距通过内部挖潜来弥补,但现实依然是残酷的,出口利润是越来越薄。
“为了保市场,在激烈的出口竞争环境下,企业提价幅度有限,一些企业更是在微利中赚吆喝,更多是为了保住老客户,因为一旦客户走了就很难再找回来。”饱受棉价之苦的一位山东纺织企业负责人道出了不少外贸企业的无奈。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订单随着中国出口产品的提价而转移到其他国家,使得印度等新兴市场从中获益。张甦说,在五矿产业领域,已经有不少订单开始向印度企业转移,采购商也在为降低采购成本而试图寻找新的市场。
在许多外商来看,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不少企业担忧,升值的人民币会让中国出口的产品越来越贵,市场份额被蚕食转移。
“与此同时,随着煤炭、天然气、电力、水等资源、能源价格逐步市场化,企业生产成本将不断增加。同时,劳动力成本将上涨,环保成本也会有所增加。”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综合业务部主任郭洪军认为,这些因素的存在或将进一步提升出口成本。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