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MA2011展会现场采访上工申贝董事长张敏
一来到杜克普爱华的展位前,记者就被现场热闹的景象感染了,在企业近800平米的展位前,聚集了众多观众在参观其本届展会所带来的最新产品。作为缝制设备行业的标杆企业,上工申贝的每一次科技和工艺的进步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CISMA2011展会现场采访民上工申贝集团的张敏董事长,以及上工申贝吴江工业园的投资布局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记者:上工申贝“十二五”期间,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战略规划实施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张董事长:对于集团来说,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主要的战略规划就是要将企业做强做大。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这一战略规划实施的新举措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要推进与同行业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DA与上工申贝两个上市公司都各有其优势,促进二者的合作就是把DA的品牌与技术力量同上工的制造成本优势融合,推进优势与劣势的互补,实现整个企业的较快发展。另一个就是,我们要积极利用杜克普爱华的全球领先技术。杜克普爱华在中厚料机这一方面的技术一直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企业的自动化上袖机、特种机、源头缝纫机等先进性也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在新时期,我们要继续深化科技开发,促进德国、捷克和上海研发团队之间的合作,形成开发链,并将优势产品向中国转移。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研发,收购了杜克普爱华之后我们就具备了研发能力,将自主研发能力与上工的基础相结合,相信要实现中国“创造”将不再是难事。另外,在产品方面,我们也是推进由工业缝纫机向家用缝纫机领域的迈进,并将“蝴蝶”作为主推品牌,生产了一系列多功能的新型家用缝纫机。这也是由我们国家人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开始有所转变,家用缝纫机由最初做衣服的必需品逐渐转变为现代人追求时尚、休闲、DIY的一种方式。就这一点来说,未来的中国家用缝纫机市场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上工申贝董事长张敏
记者:上工申贝在吴江工业园的投资与布局,对未来行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张董事长:我们在吴江工业园的建立是和中捷股份一起合作的,这是双方的优势互补。前几年,我们经历了行业调整和金融危机对制造业的冲击的这样一个过程,而且消化杜克普爱华也不是很成功,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成本。要实现中国制造就要降低成本,通过吴江工业园的建立,利用协同效应,综合采购渠道和研发能力,促进吴江工业基地的建立,不断地把企业做强做大,作为实现规划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