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开放民间借贷能否解决中小鞋企融资难题

          近阶段,温州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失踪,传其身背20多亿元欠款出逃。此后,一份多达数十人的温州老板失踪名单在网上流传,更是闹得人心惶惶。而据传欠债4亿元的正得利鞋业的老板更是跳楼自杀。从各种表现来看,温州的鞋服等中小企业确实已经举步维艰。而这种中小鞋服企业“倒闭潮”,也很有可能会蔓延到其他省市。

        对此,茅于轼、许小年、陈志武、郎咸平等经济学家一致认为,鞋服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造成如今局面的罪魁祸首,只要开放民间借贷,甚至是高利贷,让金融手段实现充分竞争,不再让银行垄断,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开放民间借贷,果真是如此良方吗?

        大量资金用于炒房放贷

        毫无疑问,鞋服等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下不争的事实。一方面,银行业不愿意将钱贷给这些风险极高的小成本企业,另一方面,在“三荒两高”(电荒、钱荒、人荒,原材料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的现实条件下,中小企业想通过实业来赚钱也确实困难。

        于是,很多中小企业资金链之所以会出现问题,都是因为其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主业之外的领域——钱都拿来炒房、放高利贷了。“房地产业可以一夜造就一批富翁。搞实业就像吃瘦骨头,投资房地产就像吃肥肉,因此出现了‘大企业家投资房地产,小企业主买房子囤积’的现象。”一位浙商储吉旺如此介绍。显然,房地产的极端暴利,让许多企业家不愿意干实业,却把钱用来投资房地产了。企业开工不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据一位温州本地网友的说法,温州的企业家们这十几年经历过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1999年,他们全力以赴在实业开发生产,他们以日产量、驰名商标、出口免检等引以为荣。

        第二阶段,2000—2005年,他们开始涉足炒房、买地、房地产开发等,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确实,炒房收益,不是那一双两双鞋子或者一个两个打火机所能匹敌的。于是他们抵押企业,腾空出资金,在炒房中获取了大量收益。

        第三阶段,2006—2011年,他们开始涉足资本运作,诸如项目资本市场、资金参股、风险投资、担保公司等等。

        作为全国最有名气的民营企业之乡,温州的发展曾经是令全国瞩目的,也被认为是全国最有钱的地方之一。而且,头脑灵活的温州人,其产业的更新换代也为人称道,不过,从生产打火机到炒房放贷的产业升级,却有与社会承载能力脱钩之嫌。

        一方面,温州人确实越来越有钱,大量的温州民间资本在省内外快速自由地流动和聚集,谁也不能否认,金融、投资行业都位于行业链条的顶端。但金融、投资,包括所谓“游资炒作”,背后都需要复杂和完善的金融制度,以及高度的社会信用水平作为支撑,而在民间金融还处于半地下状态的当下,尽管浙商的互助和信用一贯有较好的声誉,但随着体量越来越大,一旦遭遇经济逆境,“抱团过冬”也并不容易。

        和2008年的中小企业倒闭潮类似的是,一旦有谣言出现,例如这次“倒闭潮”中,流言说某家企业老板“跑路”,尽管老板其实并没有跑路,但由于投资人和合作方失去信心,就会出现类似“挤兑”的现象,企业就真的难以维持,再加上各种立法、司法上的不完善,金融波动的风险和破坏力就很可能被放大。

[1] [2] 
  • 相关阅读
    1. 油价等问题高涨 鞋企融资难紧随怎么办?
      重庆商会互助基金会解决鞋企融资难题
      互联网融资寒冬下中小鞋企融资难并未缓解
      民间借贷终成正规军
      两会工商联界小组热议鞋企融资困境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