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MA2011 “创新”贯穿主线
“在CISMA2011上,我看到了缝制机械企业近两年来创新发展的成果,在技术上的进步,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各有特色,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实力的进步让人印象深刻,很明显中国品牌的地位和影响都得到了加强。”谈及对2011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的感受时,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对记者如是说。
9月30日,为期4天的2011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CISMA2011)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落幕。作为世界缝制机械行业的盛宴,有着行业“晴雨表”、“风向标”之称的CISMA2011在行业身处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背景下举行,其意义是如此之不同和重要。
以“质量·效益·绿色”为主题的CISMA2011,揭示了行业正在由规模扩张、资源消耗型生产,转向以“质量、效益、绿色”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而在“质量·效益·绿色”其中,“创新”这一关键词始终贯穿在行业发展的主题线条中。
整机企业:专业化or整体化
在接受采访时,何烨指出:“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行业创新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基本具备与国际知名企业在同一平台竞争的实力,产业结构与赢利水平具备支撑行业健康发展的能力,行业实现向世界缝机强国迈出关键第一步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缝机业持续发展情况,尤其是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两方面,在CISMA2011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鼎盛发展,到2009年前后行业“寒冬”,再到如今全行业蓬勃发展,不只是经济运行周期的跌宕起伏,更是中国缝机业的一次积淀与历练。通过这次起伏,很多缝机企业深知,“跟随仿制”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今后要向研发要成绩、向科技要利润。于是在两年前行业转型期中,甚至更早,一些企业就加大研发投入,开始自主科技创新。
此次CISMA展上,很多企业带来精心准备的科研成果,许多产品还是行业“‘十一五’科技进步奖”的明星产品。
在CISMA2011主要设置整机企业的W1-W4馆,记者看到许多企业改变了以往参展单一的以机型类别分类作为设备展示的唯一标准,不少企业按服装品类流水线配置,或相关生产工艺工序为分类进行系列产品展示。这样不仅使企业容易安排陈列,展位设计更加简洁、大方,而且更可方便不同需求的专业观众“按需索机”。W1-W4馆柔性生产线的完美展示,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企业在技术创新之后的产品结构调整。
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仁舜介绍:“随着服装业用工方式的转变,市场对高效、节能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增长,产品结构和质量将成为决胜市场的关键。因此中捷认为,节能、环保的直驱化技术无疑是今后缝机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一直致力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和高端产品的技术研发,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全系列产品的直驱化。”
除了中捷、上工等大型骨干企业之外,许多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技术特色、研发侧重点、资金实力等方面原因,在产品结构调整中无法做全做大,因而选择了“做精、做专、做特色”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主打的技术创新机型产品同样在本届CISMA上大放异彩。
如上海贵衣缝纫设备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自动化缝制工作站、全新电子花样机等产品受到专业观众的青睐;上海富山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连续在两届CISMA上发布的多款该公司研发,具有高集成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的智能化直驱自动切线超高速包缝机等产品,同样获得了市场和专业观众的好评;浙江佳岛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的JR9200直驱高速自动切线平缝机的技术也不断创新突破,实现了节能、高效、绿色环保。
成为“服装机械设备一体化方案供应商”,这也许在前几年会被人们认为是企业宣传而炒作的概念。如今,“服装机械整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不是口号,更不是概念炒作,通过资源整合等系列手段,缝机企业在这条创新发展的路上不断前行。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时,我国缝机企业在利用资源整合手段进行整合重组、做大做强方面不断提速,积极探索。杰克收购德国艾斯特奔马和拓卡,上工与中捷展开战略合作,宁波韵升收购日兴电机,中捷收购大宇等,这一系列的资源整合行动,不仅预示着行业大企业集团竞争时代的到来,以技术、品牌、资源等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当然,抛开竞争不谈,资源整合的结果同样使企业、行业受益。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