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服业:黄金十年落幕

      张俞新近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类的公司,这位已经在广州做了17年服装业的“老人”正打算成为另一个领域的“新人”。

      他坦言,此刻,是他最彷徨的时期。

      1994年,张俞从香港来广州从事纺织服装加工生意。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张俞在广州也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工厂。之后几年,忙碌着赚钱,一切那么美好。

      直到2009年。受2008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开始下滑,加之珠三角长三角出现的“用工荒”,张俞和他的同行们备受煎熬,他们勉力维系,还将工厂迁至内地,但日子还是越来越难。“这个行业我真的不看好了,周围的做纺织挣到些钱的朋友也都是这样。如果说2008年大家还想扛过去,现在大多数人没有信心了。”张俞说。

      在中国加入WTO的第十个年头,贸易相对自由化的纺织服装业迎来最大考验。

      峥嵘岁月

      张俞来自香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纺织服装行业在香港犹如今日在中国大陆。

      18岁那年,张俞开始在香港的一家服装公司打工。“那时我只是一名小跟班。”或许有着做生意的天赋,在那里仅仅呆了四年张俞便跳出来自己做。“工作的时候积累了很多资源,年轻胆子也大,就跳出来贴个牌子自己做了。生意时好时坏,倒是有了一些原始积累,然后就开始炒股,想赚快钱。”

      那两年香港的产业一样不好,因为股市疯狂了一段时间,情景和现在的大陆有些相像,没人愿意做实业。

      这样过到30岁,遇上了波斯湾危机,几年的积累一赔而光。“股市下来之后,更没人去做产业了,那时候很多的纺织服装厂开始转移。”张俞说,“我也是那时候被逼出来的。”

      1994年,张俞来到了广州。他没有马上买地建厂,只是租了厂房,招了些工人,加工生产。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非国有资本最先进入的就是纺织服装行业。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轻纺织业在东部沿海一带发展起来。“第一是因为进入的门槛较低、投入也较少;第二人民的生活有这方面的需求;第三,当时国有工业之中,最困难的就是纺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主任孙淮滨说。“那个年代,政策完全是在帮助企业,工人也比较听话。”张俞回忆着最初的那段时光。

      那时候的生意真是好做,“同行业的人都很年轻,我30岁已经算老的了。”张俞说,“当时我主要就加工香港的单子。同行做出口的,英美这些国家还有配额。当时配额最多的省份就是广州,我知道买卖配额的很多。”

      回想起来,张俞觉得自己当时错过了一个好时机,“1993、1994年很多人开始做内销,创个牌子自己做,内销非常火爆。可能当时经济刚刚开始起步,百姓对衣食变得有要求,做得好的工厂一天能出货1万到2万件。一件衣服赚10块钱,你想想是多少。”“当时租的是国企的厂房,租金非常便宜。当时我有四条生产线,一年也就2万~3万,相当于没有费用。”

      2000年,纺织行业非国有经济占到了90%以上,成为这个行业的主体。

      WTO来了

      张俞真正下决心在广州买地建厂就是在2000年。

      “我们听到消息,2001年中国可能加入WTO,再加上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所以当时就有个判断,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应该是保持稳定的。”张俞现在回想,自己当时的判断很准,“当然我没预测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他开玩笑似的说。

      1994年乌拉圭回合关税与贸易谈判之前,在国际工业品多边贸易中,纺织品一直游离于WTO体系之外,接受与WTO原则相悖的MFA机制的调节。MFA是一项限制发达国家进口或者发展中国家自动限制出口的歧视性协议,中国于1984年1月18日正式加入。“那些年中国的纺织行业一直受到这个机制的压制。”孙淮滨说。

      1994年纺织服装终于回归到WTO的框架下,达成了纺织品服装协定(ATC),规定:从1995年开始的十年间,分为四个阶段在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取消纺织品及服装的配额限制,实现自由贸易。2005年1月1日为最后阶段,所有配额限制全部取消。

      孙淮滨说:“这里面隐含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必须要成为WTO的成员,才能真正融入到纺织服装贸易的自由化。”“2000年,我做了两件事。”张俞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是决定买地建厂;第二是买了一些铺面开始做内销。”

      他说:“因为当时大家都知道,加入WTO之后,我们是要做外国人生意的。原来租的厂房又小、又破,人家来看你厂房规模和环境的时候肯定是通不过的。这些事情,香港经历过,所以就做了这个决定。”

      回想起刚入世那段日子,张俞说:“那阵子,中国的很多地区曾经掀起建厂热。那时候10万元人民币就能开一个小厂。一段时间内,曾经导致我们的工人很不稳定。”

      不过那只是个小插曲,并没对大家造成什么阻碍。

      2002年中国入世元年的“成绩单”见证了大家的这种疯狂。“记得那年纺织出口突破了600亿元大关,创下出口历史新高。”孙淮滨回忆。

[1] [2] 
  • 相关阅读
    1. 纺服业2017年半年度报告总结:行业业绩增速提升
      1-4月新疆纺服业“逆势上扬” 实现增加值12.94亿
      纺服业拥抱“营改增” 新政利好需落到实处
      纺服业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逐步完成优胜劣汰
      新疆加紧落实配套措施促纺服业补短板上台阶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