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探寻整零新局——缝机业:梳理过去保障自身不受损

      博弈

      “在精神上,我们始终都是行业二等公民。”

      陈启鸿悲壮地为缝纫机零部件企业下了定义,作为重庆零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以及中国缝纫机零部件行业的实权派,他觉得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并没有公平地对待缝机零部件企业。

      不公

      数十年的中国缝制机械产业发展史,缝纫机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争吵声从未停息。有时他们亲密无间,但没过多久,他们又将分歧摆在了台面上。

      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几年时间,残酷的市场现实和随后突然的市场复苏,整零的分歧在惊慌失措中被放大了。从最初的零部件供应过剩,到零部件供应极度短缺,缺乏稳定表现的中国缝制机械整零体系,正威胁到中国缝制机械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在缝纫机整机企业眼中,我们就是他们的附庸,不需要利息的银行提款机。”

      陈启鸿对过去整零合作关系的指责毫无情面可言。这是基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缝纫机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合作局面的一种解读。

      当时,整零体系受制于行业三角债的困扰,很多零部件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利润水平低,在与整机企业的合作中,议价能力不强,往往被迫以赊账方式出售零部件产品,整零体系在相当范围内存在拖欠货款的现象。

      陈启鸿由此认为,这种以赊账方式为“基础”的供应体系,让零部件企业很受伤。

      “本来,零部件企业在缝纫机的整个产业链中的利润获得就比较低,整机企业又占据了我们的现金流,加上社会吸引力无法吸引其他资金来源,这是造成我们技术改造资金不足的原因之一。”

      然而,技术改造资金的不足所带来的零部件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水平、附加值不高又对我国整机产品的质量、技术提升形成阻碍。

      某种程度上,这最终成为某些整机企业拖欠货款、“颐指气使”的主要理由。

      由此,整零体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死结,产业整体升级在供应链层面缺乏向上的推动力。

[1] [2] 
  • 相关阅读
    1. 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协会领导走访无锡零部件企业
      零部件高质量发展之路,启程!
      缝机业亟需“工匠精神”
      2018年零部件行业发展解析(二)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