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时尚变迁——CHIC:20年巨变是服装业进化的缩影
创办于1993年的CHIC,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童,到即将行20岁弱冠之礼的成年人,其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服装时尚的变迁史。
回首一路走来的20年,CHIC逐渐洗去当年的含蓄内敛甚至有些羞赧的青涩,如今早已出落得大方得体,用“时尚范儿”来形容也不为过。
20年的时间,CHIC上的参展企业换了一拨又一拨,你来我往本是这个社会的规律,但唯一不变的却是服装产业人对CHIC的那一份情意。毕竟,CHIC让众多企业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了自己的所需。
20年的时间,或许当年CHIC上的有些服装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早已不复存在,但这改变不了她们参与的事实,她们仍然是CHIC舞台上最棒的演绎者。我们也欣喜地看到,CHIC从来不缺舞者,她们的继往开来让服装人深知,CHIC用20年积攒的能量,至少在现在还有足够的余热。
将用两期(11月18日及11月25日)对CHIC20年进行深度报道。
CHIC20年之思维变化
1993年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宪法》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此,中国服装产业搭乘“市场经济”的春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也正是这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首次举办,举国瞩目,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了瓦伦蒂诺、费蕾、皮尔•卡丹等几位西方大师。同时,CHIC自创办之初就确立了“引导中国服装行业进步、推进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的办展宗旨,其商贸功能更重一些。同时,海外军团的到访掀起了博览会交易的一个小高潮,据统计,CHIC1993仅法国女装协会组织的14家参展企业在CHIC1993期间所签定的合同金额是法国女装协会1992年对华全部出口的6倍。
CHIC1994又向国际化的进程迈进了一步,正式提出了该博览会的发展方向,国际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办展理念更加突出。皮尔•卡丹于这年二度进入博览会,海外参展商进一步增加。CHIC1994期间,参展外商订货达到了4392.5万美元。
CHIC1995专业化程度更加突出。当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组织各省纺织品进出口分公司和各种销售代理公司参与;中国纺织总会邀请服装业内人士参观展览,并向全国各省市的服装企业公司、服装行政管理和经营机构、全国服装大专院校等广泛发出邀请,到博览会进行贸易洽谈。为期五天的博览会的前三天只为专业顾客开放。大连服装主管部门的官员评价,本届博览会比目前同类博览会更加专业化。
1998CHIC主办单位围绕展会组织的专业提升及商贸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得CHIC的组织功能及服务体系更加专业与深入;首次导入电脑统计观众,控制了非专业观众的进入,对专业观众进行了更加有效的统计。在此期间,CHIC的专业性、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国际影响得以确立,CHIC向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97年,时任纺织部副部长杜钰洲正式提出了“三名”工程(名师、名牌、名企),为中国服装名牌战略确立了发展方向,创牌的理念开始逐渐深入企业。这在CHIC1998上有一定的表现,国内品牌形象展示的愿望逐渐显现。美尔雅、报喜鸟、蓝豹都不约而同地在顶部以金属框架的形式布置,环境光源布置有序、层次分明,现代感十足;富威格采用了大跨度的拱形门设计,服装则借助宽边镜框衬托,男女装分左右两组各自独立展示。企业似乎都已导入CI设计理念,企业识别系统的概念在布展中已有体现。
同样,也是在1998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秋冬)博览会,适应了不同企业、不同季节服装的需要,明显突出了博览会的专业性。
时间进入新千年。2000年的CHIC,男装、女装分区展览是这届CHIC体现专业化水平的标志之一。本届展会上,男装区的面积是女装区的一倍多,这更有利于男装品牌做形象宣传,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内男装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同时也标志着CHIC的专业化运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更为重要的是,参展企业的品牌概念更加牢固,营造品牌文化的意识初现端倪。当年,珠海的年轻企业家谢秋河携威丝曼WSM和可爱先锋L&P两个品牌挥师北上,他认为CHIC是宣传企业和品牌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最佳平台。当年参展的武汉元田服饰公司总经理刘树仁表示,与他带回的40个加盟经营商的合同和20多万元的订金相比,他认为收获更大的是他认识到了,一个优秀的服饰品牌,除了要有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产品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独特的品牌文化,和能使加盟商有利可图的品牌营销方式,这样才能给商家增强加盟经营的信心,才会使品牌的经营规范化进而规模化,才能使品牌快速发展。
从2005年的CHIC,可以窥见品牌细分化趋势明显,品牌愈发注重文化的塑造。组委会的关负责人表示,2005年也是CHIC尝试细分专业的第三年,目的是更好地方便参展企业展示和观众参观,让商贸观众更清晰的了解服装业的发展和变化,拓展CHIC发展空间。除保持前两届建立的专业区域外,根据市场需求增设了牛仔馆、运动休闲馆、时尚饰品馆、香港和杉杉两大主题馆,并扩大了童装区、皮革、皮草区的展出面积。本届CHIC上,杉杉以磅礴的气势独自设立主题馆,将旗下22个品牌带入展会现场,向业界表明杉杉集团“多品牌、国际化”的实践成果和经营理念。
2008年,CHIC再次“搬家”,转战到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品牌塑造、形象展示、文化阐释已成为服装企业的自觉行动。而主办方则对业内企业的品牌特点和市场特征作好分析准备,鼓励由传统的“统一化”参展向“个性化”参展转变,帮助企业利用CHIC的平台作好品牌推广的功课,体现每个品牌的独有风采。同时,主办方高举“创新”的大旗,以“创意”为切入点,以配合行业的转型升级。
格格旗袍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乔在CHIC2008上提出“新中式”概念,她表示,新中式是“用现代手法演义传统文化”;新中式,其实可以很新潮,很时尚,很个性,很生活,但你仍然可以一眼看出它很中国。
2011年的CHIC,变化愈加明显,多品牌运作的概念和内涵已经超越并打破了企业单类品种的多品牌经营,男装企业不只做与男装相关的品牌延伸,而是将男女装、童装等横向延伸的服装服饰类产品统统收入多品牌经营的战略体系里,甚至多品牌经营也不再是服装品牌企业之间的较量手段和发展战略,众多知名的上游面辅料企业和下游市场渠道领域也加入了收购或创造服装品牌的阵营中。一些企业大力发展多品牌之路,比如,波司登从单一的羽绒品牌,做到如今的多品牌系列,横跨羽绒、男装、女装、童装、休闲等多个领域;另一些企业更注重终端模式的创新,比如诺奇以SPA先行者的姿态亮相,并以信息化手段展现了快时尚品牌的魅力。
另外,文化软实力的打造成为品牌的当务之急。“跳出服装做服装”是利郎品牌的新战略,其着眼点就是品牌的文化提升。利郎市场总监章宇峰表示,CHIC2011上,利郎更多展示的是品牌而非产品本身。
回首CHIC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它不仅见证了中国服装产业的逐渐壮大,同时可以发现中国服装企业在“做生意”与“做品牌”之间的平衡和变化,以及CHIC本身办展思路的积极变化。
CHIC20年 之秀场慢镜头
创办于1993年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已经成为一个时尚性、国际性、广博性的服装专业博览会,作为展会的动态秀也见证了服装品牌企业的发展和变迁。
1994年4月27日至5月1日,第二届CHIC在北京举行。展览共开设了500多个摊位,其中外商占据了300多个,香港贸发局举办了“东成西就”时装专场表演,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推出以“欧洲联想”、“超前阶层”、“东土神界”为主题的′94/′95中国秋冬服装流行趋势。多场设计师个人专场表演及多种研讨会亦同时举行。CHIC最初10年的动态展示大部分都以内外结合,给服装业内人士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在CHIC动态展示中,很长时间都是以概念和表演装为主,T型台上的时装走下T型台、走入大众的路程还很漫长。这时的设计师还停留在表达创意和自我的状态中,与市场相对隔离而遥远。
那时中国的设计师总是有许多烦恼:面料永远缺少自己想要的那一种;引导大众提高服饰品味吃力而不讨好;没有国外同行进行“两栖设计”的条件……但无论怎样,这个阶段的设计师已经打开了思维,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国际时尚。
这个阶段,香港设计师和台湾设计师成为了大陆各种时装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主角。香港的设计师多受西式教育,在设计上多年来亦秉承西方衣钵,随着巴黎、米兰的动向亦步亦趋。在东西文化的双重影响下,香港设计师们大多都在“自谋出路”,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对于市场的认知。台湾的设计师们在继承中华文化方面,显得更为功底深厚,在历经了高速经济发展之后,同台湾的文学、音乐、舞蹈等领域一样,台湾的设计师更多地表现为着重于人文、心态的细致刻画和与市场的相容并举。由于其色彩、线条及裁剪手法在迎合国际时尚的同时,溶入了中国式的理解和发挥,更容易博得大陆同行的认同。
到了CHIC1996,中国的名牌服装展演、中国服装设计师作品展示开始,中国的名师名牌战略正式步上CHIC舞台。通过CHIC认真地推广中国的名牌服装。从这一年开始,展示中国服装工业的进步与现状,进而以团队的力量向国际名牌进军的目的更加明确。创国际名牌,推著名设计师,通过博览会这个舞台,让中国的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品牌,了解自己的设计师。
当年的CHIC1996最引人注目的活动当属七大法国知名品牌的联合展示,迪奥、尼娜•依西、路易•雪瑞、路易•费劳、托朗特、拉克鲁瓦、恩格罗,无一不是享誉世界的顶级品牌,这些品牌的秀场让中国的服装业内人士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并多场次的见证了最前端的时尚潮流。
等到了CHIC1998,人们开始认识到,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每一个设计者都很自我,单就市场而言,设计不能脱离市场,服装的商业性很重要。做成衣设计要在考虑服装市场的普遍性的同时,也要保持服装的创作性,既要懂得商业又要懂得艺术,市场对设计师的要求是全面的。当业内人士开始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中国服装行业也开始真正步向成熟。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