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鞋业大王”折射出代加工鞋服企业深层变局

          拥有“鞋业大王”之称的东莞黄江裕元鞋厂千名员工歇工和18名中层管理人员被辞退风波背后的逻辑,正逐步浮出水面。从表面上看,引发这一系列阵痛的是人事调整和降薪问题,而深层次的理由则是裕元的生存抗争。

        和20年前裕元这只经济“大雁”落户黄江时相比,时间似乎逆反般地停滞。一样的代工,一样的客户,一样的价格,可是,在没有变化的表层之下,是加工贸易所面临悲剧性的真实。裕元代工有一道成本红线,一双鞋20美元的出厂价,20年前,20美元的价格里边有2元左右的利润,20年后,一名普通员工的薪水上涨了5倍多,加上各项管理费用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裕元做一双鞋的成本越来越逼近那道生死红线。

        活不下去了!利润越来越低,裕元的生存抗争就是再次“起飞”,寻找最合适自己的“水土”生存,而裕元的挣扎却直接影响了依附于加工贸易利益链条末端的员工的工作机会。一个变化导演了两个悲剧,无论是于裕元,还是于裕元的打工者,这都是无法承受之重。

        裕元的东莞样本其实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逐低成本而居的“雁行”经济模式在日本失去发育环境之后,便开始围着西太平洋沿岸转圈,创造了四小龙的经济奇迹,并最终飞抵大陆,东莞也由此迎来了20余年的发展良机。然而,集聚的结果一定是成本上升,这一点已为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所以,解读“大雁”困境的意义,还要看到其对东莞经济变革的提醒和动员。

        比较优势没了是铁板钉钉的趋势,逆趋势而推出的“救市”措施,也可能救企业于一时,“雁形”经济的延迟改变不了温水煮青蛙的残酷,裕元事件表明,改变迟早要来,也是一定要来的。

        危机其实有另一个名字叫新生。东莞从裕元事件里应总结出东莞独到的发展不老经验,其一为低成本是最有效的招商广告。当东莞的综合要素成本于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依旧具有比较优势时,东莞的发展依然会延续;其二是人才的本土化配置非常重要。东莞要将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上升到人力资源的管理优势、文化优势及创新优势,向人力资源的高素质要东莞的竞争力。只有以发展来代替对生存的忧虑,城市才会重拾更高层面的和谐与共识。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