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矛盾加剧 催生鞋企人才战略规划新课题
用工荒已成趋势 鞋企表示很郁闷
“用工荒”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同时也很具有“中国特色”,一边是拥有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是企业到处宣传招不到人。在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新闻上“用工荒”也以耸人听闻的形式出现,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很多企业声称订单不断,却“抢”不到“巧妇”,有米难炊。
A是某中小型鞋企老板的侄子,在叔叔的工厂里上班,年近三十,至今仍单身一人。在一次高层会议上,A父说了句震惊全场的话:“我儿子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在鞋厂里有太多像A这样的员工,笔者亲眼目睹了他们的生活圈,几乎每天是工厂、住处和食堂三点一线,早晨7∶30闹钟以震天雷般的响声把疲惫不堪的他们从睡梦中惊醒,恍惚的洗簌完毕后,他们像救火似的开始奔跑,直至把那张决定工资和命运的卡片,送入打卡机咬上一口,才算大功告成,开工后就一直重复机械地做着一些不需要技术含量的杂活,直至下班。在谈及爱情方面的话题时,他们常常苦笑:“一是没有机会结交女性朋友,二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三是很多女孩子比较高傲,我们一个月只有一两千块钱的工资,高攀不起”,言语之中多了份无奈。
新一代的农民工来到城市,他们更想找份有发展潜力的工作,长期的打工生活让他们觉得没有前途,萌生回家的意愿。而近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农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日渐增强,许多人选择在家发展蔬菜种植或养猪养牛,或者在附近工厂干点零工,更多的农民开始选择留在家乡创业。这样更有亲切感,且不用在外漂泊,这也使得孔雀不在东南飞。
随着用工需求的不断增大,“80后”和“90后”的独生子女群体已逐渐成为劳动主力军,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以“80后”和“90后”为主的新一代劳动者虽然多为上一辈农民工的子女,但价值取向与其父辈明显不同。他们更看重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不愿意从事一些又脏又累的工作;他们更看重生活质量,对辛苦加班有抵触情绪。
针对小A这种情况,很多鞋企开始大打温情牌,给员工更多的空余时间和更高的工资,浙江温岭多家鞋企就争相打出亲情牌以防年后员工流失,特别是一些技术工的流失对于鞋企来的确会成为一项很大的损失,于是鞋企提出多种人性呵护举措挽留人才。
如今,很多制造企业大举内迁,再加上内地工资待遇提升等因素的促使,“父母级”农民工开始返乡求职。据全国妇联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使得“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对他们来说,现在家门口并不缺好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家乡打工可实现赚钱、照顾孩子两不误,再也不用带着牵挂依依不舍地离家了。
企业从“产地销”转向“销地产”,把工厂往内地迁移,解决了农民工对孩子担心的后顾之忧,在经营理念上也是一个飞跃。“销地产”使横向间的产业比例得到合理调整,使纵向间的资产向高效益的企业集中,优化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使综合资金成本降低,形成资金的最佳使用效应。通过减少新资本投入,降低运输费、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以较少的费用达到增加销售量或销售额的目的,对企业拓展市场及实现低成本扩张有很大帮助。有的企业还通过到外地兼并办厂,编织更大的市场“销地产”网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