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长促销档的商业策略
往年间隔一个多月的元旦和春节在明年被“挤”到了1月份,不少市民已开始期待这个拥有14个休息日的1月份,但这也让不少商业企业倍感郁闷。原本靠元旦、春节两次假期安排两轮的促销计划,不得不合并为一轮。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双节相连并非对所有业态都有负面影响。由于休息日增加,对于多数商业企业而言,还是利大于弊。
商场:社区百货店冲击最大
元旦、春节两节相连,相对宽松的休息时间造福了位于远郊区县的大型SHOPPING MALL和奥特莱斯。赛特奥莱员工表示,春节期间北京流动人口数量骤减,一般是商场的淡季,但对位于五环外的赛特奥莱而言,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大量的休息时间,为其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旺季。
以旅游客流为主导的王府井商圈受到的冲击较为有限。以位于王府井步行街的乐天银泰百货为例,元旦、春节的旅游客流足以弥补本地顾客的缺失。“我们做过调查,70%的顾客都是赴京旅游的游客。两节相连使得旅游人数增加,因此并不会缩减商场销售额。”王府井乐天银泰百货总经理陆泳说。
随着在京的外埠人口流出、北京市民利用长假出游,位于市区内的大型购物中心面临着客流减少的压力;但另一方面,拥有电影院、大型餐饮等娱乐休闲设施的购物中心,依靠假日聚会的增加,以体验式消费带动商场销售额。悠唐广场负责人表示,虽然周边写字楼放假造成这部分客流量减少,但多种业态的带动仍可为购物中心聚拢人气。
与上述商业形态形成对比,社区型百货店则受到较大冲击。一方面原辐射人群大量流失;另一方面较为单一的业态无法吸引额外客群。稍具购买力的人群都会脱离社区型百货,到大型购物中心释放购买力。
“两节相连,必定会对社区型百货店1月份的销售产生很大影响,但两轮促销合一,也可能造就这类百货店持续时间最长、折扣力度最大的促销。”业内人士认为。
超市:客流集中考验应对能力
作为成熟业态,超市行业早已习惯了每隔四五年就会出现一次两节相连现象,但集中的客流依然考验着超市企业的应对能力。
由于元旦销售季与春节前准备年货的时间几乎重合,超市会提前迎来销售高峰。同时,停车场车位不足、购物车数量骤增导致购物通道拥堵、结账通道排起长龙、顾客长时间等待、商品备货不足导致部分商品断档等问题将集中体现。
在京客隆总经理高京生看来,两节相连最大的问题就是期间购物人群相对集中,对商品准备、现场布置、物流和员工等方面会形成比较大的压力,作为零售企业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相应措施。“10月份的时候,我们已经把明年元旦和春节出现在同一个月的状况做了相应部署,尽力做到‘早、全、细’。由于当月客流量、购买力和供应商的促销都会相对集中,市场变化和政策的落实和推出要通过‘早、全、细’来充分体现。”高京生说。
高京生介绍,所谓“早”,即做到准备早、安排订单早、落实早;“全”体现在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对商品类型分析要全面、对相应措施落实要全面、物流预案和人员准备等要全面;在具体安排上要突出“细”,短时间内要形成销售规模,进行各方面计划和准备。
华堂商场负责人表示,由于1月份只有17天是出勤日,休息时间较长,外出消费者较多,企业无法预测即发状况,只能依据当时具体情况而应对。
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元旦和新年离得很近,消费者通常需要提前一个月准备年货,因此商家对年货类的供货和促销都会提前,比如家乐福会提前20天开始进行促销,正好与元旦销售季重合。
“往年元旦和春节之间会间隔一个多月,年味儿没有那么足,卖场往往要重新布置,今年过了元旦就直接迎春节,这样节日气氛会更好。”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两节相连反而会拉动销售额的增长,卖场也会进行充分备货。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