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鞋企十大人事变动年终盘点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的第十年。随着鞋业国内市场以及外贸市场的稳步发展,鞋企紧跟市场趋势,加快了人力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由于国内鞋业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工厂劳动力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的逐步提升,鞋企的利润趋向刀片化,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为了适应风云变幻的消费和劳动力等市场环境,加速转型也成了众多鞋企的必由之路。一线品牌在重塑品牌形象,加大品牌推广力度等方面,加大了投入成本,这都在人力资源方面对鞋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1年,国内鞋企发生了众多的人事变动事件,哪些人事变动最值得关注,而又对企业和市场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环球鞋网将为大家带来2011年鞋企人事变动年终盘点。
1,中国动向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和执行委员会主席桑德琳辞职,陈义红接任首席执行官,秦大中任首席运营官
关键词:销售渠道短板 零售业务 店铺网络
中国动向
桑德琳就任首席执行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辞职,表明中国动向希望借助桑德琳在阿迪达斯等公司的从业经历来弥补自身销售渠道的短板这一目的并没有达到,而由于中国动向业绩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恶化,导致桑德琳辞职。
桑德琳辞职后,陈义红接任首席执行官,秦大中任首席运营官,中国动向回归陈、秦搭配的旧格局。与此同时,公司也开始集中精力弥补渠道短板。包括加强产品开发、改善零售业务管理和优化店铺网络等众多新计划能否执行到位,将是新上任两位高管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
2,继原首席品牌官方世伟、首席运营官郭建新、乐途事业部总经理伍贤勇,政府及对外公共事务部总监张小岩后,公司首席产品官徐懋淳成为今年李宁第五位离职高管
关键词:品牌重塑 战略执行 组织结构优化
李宁动荡
对于年内两次出现较大人事变动,业界纷纷猜测或与李宁品牌重塑失败有关。
李宁公司于去年6月份主动提出品牌重塑,推出新标“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的品牌新口号。但由于大量旧标产品库存积压、渠道未能及时理顺、市场信息沟通不畅等原因,公司订单不升反降。 在品牌重塑失败后,李宁公司在今年年初就提出将“在战略执行上主动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调整。”而对此此次人事变动,李宁公司方面称,未来将持续配合集团的变革和战略执行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
3,6位副总裁空降361°,孙先红接任王加碧成为361°薪酬委员会主席
关键词:集权走向分权 分工细化 联交所 证券上市规则
六位副总裁空降361
2011年的361°,人事变动比很多企业大。除了隋健之外,今年还空降了6位副总裁,分布在制造、销售、品牌、HR、IT、供应链、商品等部门。隋健此前曾任锐力体育全国人事行政副总,其他副总裁也都来自kappa、美邦、阿迪、联合利华等知名企业。对于361°这样的大动作,业界猜想纷纷,有的认为是从集权走向分权,因为企业做大以后,分工细化都是趋势。
此外,王加碧终止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职务,孙先红接任,该决议于11月29日起生效。据悉,此次人事变动主要是为了符合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将于明年4月生效的修订。
4,宝成集团突辞18名管理人员掀起波澜
关键词:订单减少 长远发展
宝成集团大规模辞退中层管理人员
有“鞋大王”之称的台湾宝成集团旗下的黄江裕成制鞋厂于10月份突然解除了18名在职中层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对裁员的理由,通告解释是业务严重萎缩,生产经营严重困难。裕成制鞋厂方面证实,工厂目前订单减少,总部决定裁员是为了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要求。
5,李宁电子商务负责人林砺离职,特步原电子商务负责人钟涛跳槽七匹狼,鞋服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竞争再起硝烟
关键词:第一代电子商务人才 弱势部门
第一代电子商务人才的新出路
电子商务在传统企业中不是一个强势部门,而老板都希望能迅速看到电子商务的成绩。但企业内部的利益博弈让电子商务部门在其中生存更为不易。这样的压力也让不少第一代电子商务经理人无奈,离职成为找出路的选择。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