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缝制机械技术及产品发展方向初探
“十一五”期间,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缝制机械行业在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机电一体化进程、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等方面成效显著。而未来五年将是缝制机械行业推进结构调整,完成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攻坚阶段。如何围绕“十二五”行业总体发展目标,推动行业科技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成为当下的全新课题。
过往五年,行业科技水平全面提升
近五年来,行业先后在缝纫原理、伺服直驱控制技术、数字控制技术、节能降噪、无油(微油)润滑、激光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机电一体化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创新机构在平、包、绷等常规机型以及套结机、锁眼机、花样机等特种机型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计算机控制型缝纫机占缝制机械产品总量的比例由“十五”末的不足5%上升至20%以上,产品性能和质量明显提高;自动缝制单元、服装吊挂系统、高档熨烫和裁剪设备实现自主研发制造,行业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十一五”缝制机械行业提出的奠定缝机强国坚实基础的目标已经实现。但行业科技的发展还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市场日益提高的多样化需求,科技创新能力及提升速度还滞后于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求。
未来五年,自主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线
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高、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高智能、高效率的缝制设备将成为服装加工企业的首选,一个数字控制技术代替机械控制技术的产品结构调整的大趋势正在形成和发展,这为“十二五”期间行业技术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行业科技发展将以提升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线,进一步推进缝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现从以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的转变和注重单项技术研究开发向集成创新的转变。
缝制机械行业应在深入了解服装加工工艺流程及其变化趋势对缝制机械设备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以推动解决关系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工程技术关键共性和基础性问题为着力点,开展缝制机械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智能化控制要素、控制方法、控制与驱动原理、微油(无油)润滑、新机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噪声振动控制等技术在缝制机械产品上的应用研究,简化缝制机械传动机构,实现机械机构运动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开发一批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的光机电一体化高效、节能、绿色智能型直驱数控缝制机械新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缝制机械的产品质量,实现普通缝制机械向光机电一体化缝制机械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行业走“品牌建设、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良性发展道路,为服装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装备技术支持。
“十二五”,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令人期待
“十二五”期间,缝制机械“十二五”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已经显现,新技术、新产品将层出不穷,值得期待。其具体趋势如下:
1、缝制机械基础理论及试验技术研究趋势
“十二五”期间,行业将会加大对缝纫工艺和缝纫原理等产品基础原理的研究力度,加强产品机构创新和结构优化设计,建立产品设计基础理论体系;针对缝制机械典型机型、典型结构、重要配套部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特性分析,开展基于模块化和参数化的三维实体建模与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研究,建立缝制机械数字化设计综合模型库及专用缝制机械新产品开发软件平台,开发缝制机械模块化与参数化设计仿真软件系统,为新产品快速数字化设计、虚拟装配、计算机仿真及新产品关键机构优化(动平衡、减震降噪)设计及重要缝制功能性机理(线迹形成,供线量控制,动态线张力分析,时序控制、缝制性能优化等)研究提供支撑条件。
此外,为评判缝制机械典型产品的质量优劣,行业将会推动开发综合检测测试分析平台,开展缝制机械质量提升工程,实现包括实时供需线量、线张力、扭矩、能耗,及整机动平衡、振动、噪音、高速温升及耐久性等关键要素的在线测试分析及量化评价。
同时行业将会针对电控系统可靠性、故障率和元器件安全性能开展研究,开发出电控综合测试分析平台,建立缝制机械电控系统性能检测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为行业电控产品的发展提供支撑。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