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观两会 透视行业:纺织服装业发展之路多坎坷
3月14日,2012年两会圆满结束。今年两会以来,关于产业、企业被提交的问题尤为凸显,因此这里面的行业代表们便显得尤为亮眼。而纵观两会中的纺织人,不得不说,也是有了他们,今年纺织业在两会中也显得异常火热。
纺织业应以“稳”为重。
在今年两会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王天凯将“平稳”二字说的很重。他认为,今年上半年,纺织业平稳发展是大趋势。——
延伸:经历去年的波折之后,今年的纺织行业回暖依然受到较大限制,但企业在此时要做的不是过于追求危机之后的回暖,而是波折之后的平稳。今年上半年,纺织业平稳发展是大趋势,企业只有更好的客观看待现实,才能在危机中正常的发展回来。“稳中求进”是企业的发展的关键,坚持信心,平步发展,方能立于后市。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
从危机说到企业发展,王天凯指出,中国纺织企业经营环境亟需改善,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的生产环境更要受到关注。——
延伸:如今小微型甚至整个纺织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融资难,原料压力,出口疲软,成本增加。2011、年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整个纺织业的发展,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论市场情况还是企业自身的现状,都表明整个行业依然没能从这个桎梏中走出来。
我们分开来看,其实这三个原因分别表明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融资难是经济因素,这与经济政策相关,中国有不在少数的企业因融资问题而被毁掉;原料压力,就是行业自身的产业链问题,大涨与大跌是产业最致命的打击,而恰好,2010年和2011年纺织原料市场分别经历了这两个阶段,也是因此,而导致纺织行业在近两年之间经历着比08年金融危机还艰难的时刻;出口疲软,根本问题在于欧美市场和产品本真的原因,中国不仅是纺织品生产大国,更是纺织品出口大国,而去年受欧美危机,美国经济萧条等影响,国内纺织服装出口达到两年内的增长低点,行业悲凉程度可想而知。另外产品自身原因也是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科技型产品,功能性产品纷纷问世,而国内大多企业依旧停留于传统的产品生产中,销售量便受到制约;成本增加,除了原料成本之外,人工成本,以及厂房租金之类的曾本也增加不少,当然这里说的成本大幅增加主要是指一线的生产企业,而不是品牌商之类。
波动的棉市,依然是热点。
两会中,纺织业代表们在讨论中,不约而同都提到了棉花的问题。因为传统纺织品基本都是棉制品,即使出现了不同类别的化纤取代品,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取代品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棉花依然是纺织业的主流原料之一。
国内新棉的去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流通,另一个就是国家收储。当市场棉市价格出现不稳定现象时,国家会以收储来调控棉市,然而在前两年间,棉市依然出现了巨大的价格落差,生意社的检测数据显示,国内328级皮棉从2010年初16000元/吨的价格一直涨到2011年初的接近31000元/吨,这期间棉纺织企业几乎经历原料生死劫,迫于生产压力不得不采购原料,而接下来的价格走势可以说是彻底扰乱了整个纺织业的正常秩序——从2011年年初开始,国内皮棉价格开始大幅走低,到年末价格波动在19000元/吨左右。从这几个价格数据可以看出,最低点到最高点价格几乎翻了一番,这对于传统型的行业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产品库存减少时,棉价便疯狂走高,等产品量区域稳定时,国家便开始收储,因此棉市一直处于需求紧张局面。国内棉价有一个很背离国际市场的现状,就是价格过高,并且高额的进口税又将国际棉花阻挡在外。因此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便提出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缓解棉花紧张局面,帮助纺织行业渡过难关,同时尽快出台棉花体制改革措施。
平衡用棉,加快棉市的流通,来缓解整个行业的危机。
服装行业,“品牌”依然是硬伤。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