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职场橡皮期”
“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仅仅是作为完成任务在应对每一件事。对未来没有方向,现在的岗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资,主管的批评与表扬似乎都已经无关紧要。”
这是西安白领张涵的工作状态。他说他很不喜欢现在的生活,但一切似乎却又都无力改变,想学习充电,但总是没有精力和心情。
其实,这就是常说的“职场橡皮期”。
日前,智通人才网上发起的“自我提升直面职场进化”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职场人士表示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难熬的“职场橡皮期”,但也有八成以上的职场人会选择不同方式计划在今年自我提升,实现职场“进化”。
3-5年,最易进入“橡皮期”
“职场橡皮期”是很多职员都会遇到的困境,这部分人被称为“橡皮人”。他们工作倦怠,做事没有效率,对上司的批评和表扬都显得“无所谓”,对工作和所在的单位没有荣誉感,也没有耻辱感。
在职场进入“橡皮期”的“橡皮人”最大的特点在于既不满足于现状,但又觉得自己无力改变,因而对工作失去兴趣,甚至对荣辱麻木不觉。
从表面上看,在职场上“刀枪不入”的心态,不容易被工作影响情绪,也就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能带来短暂的快乐,职场橡皮人似乎也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状态。但这种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反而会伤害人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的人生观。
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如果不能以开放、投入的态度对待工作,幸福感会大大降低,麻木、无所谓等情绪,也就会弥漫开来。人必须要喜欢工作、投入工作。看待一个人好坏的方式,也是以是否热爱工作来衡量。但现在,很多制度或现实原因会导致部分人无法投入工作。
据智通人才网调查数据显示,在何时最容易进入“职场橡皮期”的调查中,31.88%的参调者认为工作三到五年是进入“职场橡皮期”的临界点,甚至还有近四分之一的职场人士认为一到三年就已经有可能遭遇“职场橡皮期”。
自我修炼,走出“橡皮期”
据调查数据显示,有36.23%的参加调查者曾经遇到过“职场橡皮期”,但可及时进行调整并顺利度过橡皮期,不过也还有23.19%的参加调查者表示自己仍在橡皮期内徘徊。仅有15.94%比例的人士自认为“从来没有”进入“职场橡皮期”。
也许从一些成功案例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走出“职场橡皮期”的方法。
小慧,从河南来到东莞,是为了寻找自己的梦想,但由于学历和技能有限,开始只能在某大型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人。这在旁人来看,她生活里的全部就是上班、加班、下班,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与外界沟通和接触的机会。
但在一次与好友的聊天中,她意识到现在的生活并不是她所梦想的,于是决定参加自学考试,从学历提升开始,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经过努力,一年后小慧晋升为车间的生产组长,两年后顺利拿到大专学历证书,进而跳槽到另一家企业做品质管理,从此告别了“流水线”的生活,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回看这段经历,小慧感叹说:“如果不及时提升自己,可能永远都待在流水线。”
智通人才网的调查数据显示,42.03%的参调者来自工业区工厂的技术工人和一线普通工人,他们的工作身影不是停留在某一台“死板”的机器旁,就是驻步在毫无休止的流水线边,重复着早已烂熟于心的作业。虽然他们的技术娴熟,手脚灵活,但是,他们的思想和灵魂时不时也会“脱离”那些无情的机器,憧憬着那个深藏心底的梦想。
May,一位专业瑜伽教练,她的授课方式轻松舒缓,轻柔的言语气息给学员带来无限遐想和放松的空间,她的课程深受学员的喜爱。但很少人会想到,May曾经是一位脱离职场数年的家庭主妇。重返职场只是出于对瑜伽的热爱。经过多次思想斗争,她决定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作为职业,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自我提升,May终于拿到了专业瑜伽教练从业资格证。
显然对自己理想生活的不断追求,对自己不断提高的要求,是走出“橡皮期”有利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