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绣收藏:从小众雅玩到大众投资
织绣是在绸缎、布帛和现代化纤织物等材料上,用丝、绒、棉等各种彩色线,凭借一根细小钢针的上下穿刺运动,构成各种优美图象、花纹或文字,它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清代金线绣缂丝八盘四爪蟒袍
现代刺绣财宝天王
织绣是在绸缎、布帛和现代化纤织物等材料上,用丝、绒、棉等各种彩色线,凭借一根细小钢针的上下穿刺运动,构成各种优美图象、花纹或文字,它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在目前的拍卖市场,织锦、刺绣、缂丝已经成为在织绣拍卖领域中的“三大主力”,因缂丝在历史上常被用来制作皇帝的龙袍、复制名贵书画或宫廷专用装饰艺术品,素有“织中圣品”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具有极高的收藏鉴赏价值。
织绣虽说一直是收藏市场上的佼佼者,但由于织绣不易保存,所以历经千百年而留存下来的数量较少,属小众雅藏之珍品。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投资收藏的注意力转向了织绣,其市场也随之升温,织绣渐成大众投资之佳品。如早在2004年中国嘉德(微博)春季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御制的《钦定补端石兰亭图贴缂丝全卷》,就曾以3575万元的高价成交,并创下当年织绣拍卖的最高纪录。
行业观察
历代织绣以“四大名绣”最为著名
中国自古就是丝绸之乡,织绣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丝织品。湖北和湖南古墓中出土的战国和汉代绣品的水平已很高,其中战国楚墓的两件绣品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图案内容有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楚国织绣艺术的成就;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锦帛和丝衣更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唐代的刺绣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针法,其表现形式也从单纯的服装走向了具有欣赏价值的画幅。宋代的绣品中除了一部分实用品外,大部分绣画水平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传神意境。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曾在书上写道:“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夺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呈绰约之状。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之此乎。”可见他对宋绣艺术评价之高。明清两代绣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地方绣,有顾绣、鲁绣、湘绣、京绣、粤绣、苏绣、蜀绣等,而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又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织绣收藏可从品种、年代、艺术价值等几方面着手。在品种方面以织和绣而言,织就是通过经纬线的各种交织变化而成的丝棉织物,通常所说的绫罗绸缎就是各种不同的丝织物,其中以缂丝最珍贵。绣就是刺绣,俗称“绣花”,是在织物上的一种再创作。按设计要求,以针引线,进行穿刺,通过运针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技法可分为锁绣、钉绣、平绣、纳绣、十字绣、打籽绣、编绣、剪贴绣、串珠绣、发绣等。清代形成的“四大名绣”,代表了我国刺绣艺术的最高水平。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