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观察之2012品牌调整期的能量抉择
2012年,中国服装品牌价值能有新的提升吗?
1月22日农历除夕,山东临沂市新华一路与解放路路口,耐克专卖店里挤满了顾客。这家100平方米左右的耐克专卖店,“主要是休闲类,顾客来买休闲服和休闲鞋,很多时候是因为日常大部分场合都能穿。”店员小李说。更让人吃惊的是,在这里,休闲运动鞋价位主要集中在500~800元之间,只有极少的1000多元。
同样,不远处的阿迪专卖店也主推了休闲类。“小地方,穿衣打扮都是跟风,并且运动类市场不是很大。”店员这样解释他们店的定位。
其实,耐克和阿迪在一二线城市站稳脚跟后,开始越来越多在向中小城市扩张,比如,阿迪计划2015年,新建2500家专卖店,主要布局中小城市,更重要的是,阿迪也在中国推出了低端的子品牌NEO,此品牌定位于14岁到19岁之间的年轻人,设计风格更加时尚与休闲,价格也更加亲民,跟本土运动品牌差距大约在100元之内。
而按照耐克“50元理论”,当耐克、阿迪等低端产品线与中国品牌价格相差50元左右时,消费者选择就会偏向国际品牌。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NEO就是阿迪埋向中端市场的一枚棋子,它早已经准备收获中国更广阔的市场。
而就在国际品牌触角伸向中低端的时候,中国品牌不得已在成本等压力下,积极赞助大型国际体育活动,并不断提升价格。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在中国品牌价格提升后,中国单件250元以下的市场,很多产品竞争力几乎丧失殆尽。事实上,李宁、安踏等国内一线体育用品品牌,今年都出现了增长缓慢的迹象,其公司股价也一落千丈。
业内人士看来,“涨价过狠”是体育品牌增长集体放缓的重要原因。
由此,很多企业也产生了巨大库存。
而库存,终于成为很多企业倒闭的原因。
“元旦假期前夕,公司还在照常运作。”东莞原野公司宋小姐说,等她出差回来,却发现这个手握广东名牌的公司已人去楼空。
而2011年9月15日,思捷环球发布的年报让人大跌眼镜。截至6月30日,公司全年净利润仅0.79亿港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42.26亿港元,暴跌竟达98%。年报发布后,股价应声下挫,三个交易日之后跌去近一半。
而在年报里,思捷环球这样写道:“Esprit本质上是个强大和有利润的品牌,但品牌在过去数年逐渐失去灵魂。品牌的优良传统被忽略,顾客凝聚力正在流失。”其实,当前Esprit设计款式单一,可选择性少,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样的,2011年9月30日第三季度报表显示,美特斯邦威库存为29亿元,而2009年只有9亿元。
实际上,优衣库也是复制GAP而来的,但过程也很很曲折。1995年其打造的商品全线投入市场,但由于设计、企划、生产分割三地,沟通出现了问题。
“那时,我每天都想改变组织构架,如果没有超乎寻常的速度去决策,去执行,最终只能是痴人说梦。”柳井正如是说。
于是,他开始赋予门店及下属决策大权,最先进的IT技术和POS终端采集技术也被引了进来。
改革是有效的,物美价廉虽然创造了销售,但“有消费者买了优衣库后,特意把它的商标剪掉。”柳井正说,如何打造品牌成了他首要的问题。
而此时,多款少量的ZARA打败了少款多量的GAP,快时尚产业发生了裂变。
于是,柳井正选择将优衣库定位为服装零配件商,即从原来强调所有人都能穿转换为侧重“百搭”,即适合搭配所有品牌,突出轻性价比高、容易搭配等特色。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