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金三角”法则
近几年企业界有些现象令人咋舌:
1、2009年6月1日,刚刚度过百年经历的汽车界的龙头企业,通用汽车申请破产;
2、2012年1月19日,一家成立于1880年的百年老店——柯达公司申请破产;
3、2012年2月2日,曾经席卷全球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宣布去年净亏损为10.7亿欧元,同样令人震惊。
如此优秀的企业为何不能基业长青,到底这些百年老店怎么了?答案只有一个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因为创新不足,导致积重难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犹如一棵树,每天都需要成长,如果有一天不成长了,那么离枯萎的日子就不远了。对于企业,这个成长,不只是来自于业绩的成长,更是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创新能力。
那么创新是否有迹可循呢?
一、 创新之思维:贴近客户,谋定而后动
创新来自于思考,所谓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现在很多企业大多有个误区,就是盯着竞
争对手,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竞争对手,甚至于一些潜在的高端竞争对手作为模仿的对象(经常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产品定位现象),可是恰恰忽略的是客户。竞争对手很强大,所以很容易被关注;而顾客很分散,很多企业觉得无从下手,所以很少或者很难顾及。举个例子来说,对于消费品或者时尚行业,今天的顾客再过5-10年,就不再是现在的目标客户了,所以今天摆在每个经营者面前的问题是——你到底考虑如何吸引五年以后的客户呢?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需要未雨绸缪的创新思维。怎么创新?
1、 未来5-10年的客户今天在哪里,他们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他们愿意从什么样的渠道关注你或者你同行的商品?
2、 目前对于我们的商品缺乏认知或者游离驿动的“准非顾客”是谁?我们靠什么能吸引他们的关注和青睐?
3、 今天我们的目标顾客,他们有哪些相关的潜在需求还没有被挖掘被满足,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能产生交叉销售,并实现增值创收?
作为企业的领导和经营者,一定要时时问自己这些问题,然后去思考解决方案,因为我们只有贴近客户,才能真正持续发展。
二、 创新之眼睛:贴近现场,吹沙而见金
罗丹有一句几乎家喻户晓的名言,世界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不仅对艺术家如此,对企业同样重要。我们为什么发现,发现什么,去哪里发现?
为创新而发现——发现要改善的细节——到现场去发现。
创新的眼睛是带着目的性地发现的,也就是如何满足客户更深的需求,那么我们首先要完成那些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我们不能等到顾客对我们失望了,才知道改进。所以要深入一线,去调研去思考,与现场的一线人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创新来自于:
1、 不满和抱怨;
2、 同事或者同行嘴里诸多的“不可能”;
3、 那些积存已久的“让耳朵都起了老茧”的老问题。
情况常常是哪里有问题,哪里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也就蕴藏着最具价值的创新课题。
三、 创新之习惯:贴近行动,触处而生花
创新不是用来讨论的,创新是需要成果及实效来证明的。那么要培养创新的习惯,无论是什么,都要去考虑能否创新,我们曾经在全年公司的企业文化“务虚”会议上,观看了一个有趣的ppt《厨师无聊时做什么》,给大家启发很深,就连厨师无聊时也能成为蔬菜雕刻专家,何况我们本来就是从事情感时尚的行业呢?根据我们市场需要贴近客户需求的战略,延伸到现场的改善,再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创新的行为和习惯,创新才能真正开花结果。创新不是学雷锋,三月来四月走;创新也不是走过场,为了完成任务而临时抱佛脚;创新更不是东拼西凑,不切实际而耗时耗力。创新其实很简单:
1、 创新是堆积木,每一样东西看似没有多么奇特,可是按照我们服务于客户需求的宗旨,组合起来,就是个奇迹;
2、 创新是采蘑菇,只要愿意走下去,善于发现,时刻关注差异和异动,并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归纳,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3、 创新是捉迷藏,到我们过去习惯区或舒适区的背面,就会发现藏着巨大的新机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