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品牌要打破惯性思维带来的局限
惯性思维是一种遵守某种规则的思维定势,通常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行为起决定作用。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只有5%属于非习惯性的。如果这种习惯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容易形成惯性,那时人们往往会墨守成规、排斥创新,用一些经验、老眼光、老办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就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习惯,在一定程度决定了人的决策行为方向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运营的最终结果。
比如企业经常会把政策、基地、技术挂在嘴上;说到产品,首先考虑的是成本;要开拓新市场,第一要核算的是什么产品,需要多少人,几年能见收益等功利因素。
法国学者查铁尔说:“你在做事时如果只有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最危险的。”
思维习惯作为稳定性要素,本身就只适用于相对固定的消费环境,一旦消费环境发生改变,这套思维习惯就会从根本上阻碍企业的发展。
有一个故事很耐人寻味。一项测验中,应试者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将一个瓶盖拧开?第一位拧了几分钟没有打开,拿出了手帕包在上面拧,还是不行;第二位身强力壮,显然力气不小,拧了半天也没有打开;第三位想到了一个问题,于是反方向拧,还是不行。这时,讲课者从书桌下掏出一个螺丝刀,在瓶口轻轻地启动了一下,然后轻松地拧开盖子。完毕他笑着说:大家的思维已经在无形中被限制住了,只想到怎么用力拧开瓶盖,却想不到借助外力。饮料瓶子用力是可以拧开的,罐头瓶盖力气再大也难以用手拧开,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没有打不开的瓶盖,只有打不开的思路。思维一旦受限,再多的资源、再大的能力都施展不开。这又联想到了企业。如目前区域品牌要从根据地市场进入更大领域的空间。按照企业的通常思维习惯,不会为了一个新的市场而进行专业系统的调研,也不会实行仔细的消费人群、渠道、终端分析,更不会因此轻易实行企业产品品牌的相对升级。
而看看那些成功者,无一不是敢想敢干敢闯敢争的受益者。没有这种思路和境界,就不会有天福茗茶突破传统的模式创新,也不会有来自内蒙的蒙牛速度,更不会有王老吉走出岭南的红色奇迹。
可见,要取得突破,就要有打破惯性思维、敢想敢干敢闯的气魄和果敢。如上述企业,区域品牌要想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赢得新的商机,实现新的升级,根本不在于根据实际做怎样的调整,而是需要顺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实现目标倒推的新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