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和措施

            1. 当前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技能培养、考核评价、竞赛选拔、表彰激励、财政投入等几种方式。尽管这些政策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但因其只是行政激励手段,缺乏法律法规必要的刚性约束力,所以,许多地方在执行这些政策规定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

      技能鉴定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生产一线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取得相关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1年以上或连续从事本职业10年以上、已经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进行的培训,并核发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核发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竞赛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普遍方式。这种方式偏重于理论素质,技术竞赛成为各地选拔技能人才的补充手段之。通过技术竞赛也可获得高级工或以上的技术资格。尽管这种形式使许多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技术人员脱颖而出,并且参与竞争者多为企业在岗职工,同时也可获得权威部门的认可,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各城市权威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种类、次数都很有限,因此,这种方式产生的技能人才数量相对较少。

      激励机制成为近年来各地选拔技能人才的新形方式。通过考核考察选拔的方式推举首席技师,作为各地生产一线的拔尖人才。如中石油集团公司在内部聘任的各级别技能专家,,由不同的岗位发放不同的津贴标准。这种方法,促进一批具有绝招绝技,创造出在同行业中公认的先进操作技能人才涌现,对于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对提升生产质量和水平有较好的激励作用。

      2. 国外对技能人才培养所采取的措施

      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关键能力培养。目前,各国关键能力培养的策略主要有三种:

      一是整体策略,即对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革,在课程中增加培养关键能力的内容,并将其作为基本课程,每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并达到规定的标准。英国设置了交流、信息技术、计算等三种关键能力单元。如美国增加了处理资源、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信息、运用技术等关键能力培养的能力。二是基础策略,即加强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性,加强职业教育初期的通识教育,使学生掌握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为继续学习和提高奠定基础。 三是渗透策略,即在职业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关注“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各任课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品质等。

      重视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施教师认证制度。 以美国为例,要求教师一是确定职教师资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新标准。美国将面向 21 世纪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归纳为三种能力和14 种技能。三种能力:将现实世界的思想运用到理论教学和职业培训中去的能力;把工作环境反映到培训活动中去的能力;将理论和培训相结合的能力。14 种技能:与工作团组合作;构建一致意见;应用学科的培训;批判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分析技能;领导技能;处理矛盾冲突的技能;协商技能;多种文化意识;社区需要的知识;规范专业行为的技能;与非传统学生合作的技能。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