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行业面临三大难题 进入洗牌关键年

      记者在珠三角进行调研时了解到,受内需不振、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外需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纺织服装行业一季度增速放缓,高库存、低出口、品牌建设滞后成为服装行业面临的三大难题。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2012年是服装行业优胜劣汰、继续洗牌的关键年,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面临三大难题 服装行业进入“蓄势期”

      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一季度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形势分析》显示,2012年1-2月,我国服装产量38亿件,同比下降4.9%。1-2月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针纺织品零售额1726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较2011年同期下降9.4个百分点。预计3月份纺织行业生产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出口有望止跌回升。

      中国服装协会有关负责人说,在经历了2010年的“过热”和2011年的“过冷”后,我国服装行业进入“蓄势期”,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回落。记者在珠三角调研时了解到,目前服装行业主要面临着高库存、低出口、品牌建设滞后等三大难题。

      难题一:内需不振,高库存困局成行业之痛。

      广东温州服装商会会长潘永森说,“高库存”是服装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特别是2012年受“冷春”气候的影响,大量春装货品积压,销量不佳。意大利恒生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服饰贸易公司,在温州拥有自己的服装生产基地。该公司2012年生产的春装大量积压,第一季度库存服装价值高达1亿多元。

      广发证券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林海认为,以加工为主的服装企业库存问题相对缓和一些,这些企业主要是先接订单再生产,所以库存主要积压在原材料上,而以终端为主的品牌服装企业平均库存量占到服装总量的50%以上,库存主要积压在渠道和经销商那边,高库存会导致经销商在秋冬订货会上谨慎下单,从而影响企业的收入增速。

      难题二:出口遭遇瓶颈,订单大幅缩水。

      欧债危机持续升级,作为国际市场消费主体的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制约了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

      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出口额同比下降12.7%,对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港澳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都同比出现下降。对美日的出口虽有所增长,但增速同比分别回落0.8和6.4个百分点。

      潘永森说,温州商会下的服装企业主要出口至欧美等国家,据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大部分企业的订单和出口量都下降了一半以上。

      广州市创兴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恩说,2012年第一季度公司订单量较2011年同期减少20%以上。国内市场方面,利润空间不断收窄。为了开发新客户、增加订单,公司不得不降低接订单的标准。以前单张订单的产品数量没有达到10万件,公司是不接单的,现在数量达到8万公司就接。价格也在下调,牛仔裤定价从一条15美元调整为14美元。

      难题三:品牌建设滞后,中国服装世界上“叫不响”。

      “如果给你四百元钱让你选择一双运动鞋,你是会选择国内品牌还是打折后的国际品牌?”同样的问题记者问了10个人,回答竟惊人地一致,10人中有9人的选择是后者。国产品牌“不被待见”的尴尬一直存在。

      潘永森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没有自己的服装品牌。一个牌子要形成品牌,需经过长时间文化的积淀,包括设计风格、设计理念、公司企业文化等等。国际上叫得响的牌子,都是经过了百年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而我国服装行业起步晚、起点低,目前多以加工制造为主,缺乏自己的文化内涵,因此产品的附加值低。

      刘岳屏认为,国际品牌因具备文化、历史、运营经验、资金、人才等诸多发展优势,并且已经在大众消费领域占据一定份额,所以品牌发展较为成熟。企业品牌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建设过程,许多服装企业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随意改变原有的品牌策略,这样很难建立真正的品牌。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业上半年业绩已凉凉,下半年还能“像样”点吗?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温州瓯海服装行业协会莅临杰克参观交流
      疫情引发服装消费和产业发展新变化,服装行业如何把握发展主动性
      2020年1-7月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报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