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如何破解制约鞋业发展瓶颈成鞋企重要内容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是“中国鞋业名城”,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但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利润空间变薄。如何破解制约鞋业发展的瓶颈成为温岭人思考的重要内容。

        大小企业抱团发展

        温岭现有制鞋企业6000家,从业人员22万,鞋业以低、小、散为主,人才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同时又受到土地要素、用工环境、原材料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温岭制鞋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与福建晋江、广州东莞一样,温岭是中国鞋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不过,前者以大中型鞋企为主,而温岭的鞋业则小微企业居多。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仅200家左右;拥有国家出口免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省名牌4个、省著名商标7个。

        盛建勇创办的卓凌鞋业,近几年来,产值都达到一个亿。“以前生产400万双产值1亿元,去年生产300万双产值1.2亿元,今年生产280万双产值将更高。尽管我的数量降下来了,可质量上去了,产值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有切合实际的定位,实力就会增强。”盛建勇说。

        盛建勇另一个身份是温岭鞋革业商会会长,在他看来,做实业,养活的不仅是自己,还为产业上下游带来了生机。

        盛建勇十分明确地提出:温岭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小微鞋企。鞋老板们有这样一个共识:产业越大,产业链越长,那么身处其中的企业生存能力也越强。产、供、销,每一条线上都有企业,危机来临时,抱团存活的几率大。

        外贸低潮、用工成本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甚至是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偏爱,种种因素压缩着鞋业的生存空间。用工荒是令企业家担心的事,但更让企业家担忧的,是“用工荒”背后的无序竞争。

        夏念伍是台州正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面对招工难,他想了一个“招”,走出温岭,在仙居横溪等地设立了分发点,把踏鞋帮、做串花等手工活分发到家庭妇女手中。“闲在家的老婆婆,领回材料串串珠花,每天也能有超过20元的收入。制鞋业带动弱势群体及第三产业的力量不可小觑。”夏念伍说。

        培养温岭鞋业未来企业家

        “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这是台州博洋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建华的话,也是企业界的共识。

        台州飞鹰鞋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定海,用诚信经营企业,赢得了尊重和赞赏。他用不到20年的时间,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成功实现了品牌的规模化、品牌化、精细化。成功的营销策略使“独家龙”品牌逐渐享誉国内童鞋界。

        福德隆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富德,年龄不到40岁,凭着对市面上时尚与流行的把握,果断放弃了贴牌生产,专注品牌运作,设计出众的鞋款让企业抢占了较好的市场份额。短短两年时间,福德隆鞋业的形象专卖店在全国开了30多家。

        正是企业家的不懈努力,才使温岭鞋革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从低端走向高端,从无品牌走向有品牌。“当初办企业,就是为了赚钱,让家人生活得更好,现在自己创造的财富,能让孩子们衣食无忧,自然不希望他们再如自己这样操心,经营着这份又脏又累的生意。”这是横峰街道一家鞋厂负责人的想法,这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

[1] [2] 
  • 相关阅读
    1. 柬埔寨下半年制鞋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起底口罩价值链瓶颈,OECD:一国若想统摄价值链成本将奇高
      如何吸引年轻人青睐服装纺织业?看诸城破解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用工…
      童装经济高速增长:巨头拼高端,低端现瓶颈
      中国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发展现状分析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