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胜家” 大半人生
“胜家”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代缝纫机品牌。美国人列察克·梅里瑟·胜家于1851年发明,它以机器代替手工缝纫,解放了妇女的双手。1853年,“胜家”在法国巴黎世博会上拿到第一个奖项。自此,历届世博会上都有它参展的身影。“胜家”以向人们展示改良的技术面貌和新鲜的缝纫方式为荣,并成功运作跨国公司,将西方缝纫技术传入中国。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镇海旧时五大家族之一的金家,出了位半聋半哑的女子金瑾芳。她用一台“胜家”缝纫机,演绎了70多年的悲情人生。
71年老缝纫机
仍可使用
5月10日下午,记者在金瑾芳小儿子朱萃玮居住的鼓韵花苑住所,见到了这台珍贵的缝纫机。它的外型和普通缝纫机一样,只是面上多了一块木盖板。把盖板翻出来摊开,就成了一个连在机身上的加长缝纫台,方便剪裁操作。设计可谓匠心独具。
整台机子保养得很好,两侧精美的铁支架,镂空的铁踏板,玲珑的悬梭,梭床上标注了编号“Y5232478”。每个主要部件上都镌刻着“SJ”,胜家的缩写。敞亮的院子里,梭轮的些微锈迹掩不住老“胜家”的风采,每个细节都在讲述一种古老的精致。轻松拉出的抽屉边设计成圆包角,里面竟然还有原配的蓝色小滴油壶、顶针、直尺、线团。“这都是我母亲使用过的,照原样放着呢。”朱萃玮一样一样地拿出来,把玩着。
随后,朱萃玮轻巧地把悬梭从机腹中取出,安准位置。他坐在机子前,把白纸放在针头下,两脚娴熟地一踩,“轧轧轧”的声音便在洒满阳光的庭院里响起。
金瑾芳已于1994年过世,这台携带着时光记忆的老机子,留给了朱萃玮。朱萃玮钟爱这台“胜家”缝纫机,停留在他脑海深处的,是母亲默默踩着机子发出的声音,重复,单调,贯穿着他的整个童年。替别人缝制的杯套、枕头、夏衣、棉裤,一件件地从母亲手下诞生。
“小时候,我很调皮,把缝纫机上的翻斗抽屉拆了,放上泥巴盖上玻璃养蛐蛐玩。”朱萃玮当年很淘气,他破坏了母亲赖以谋生的工具,换来的却是母亲无奈而慈爱的笑容。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