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无间道:接入用户关系网络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公司与腾讯合作,尝试虚拟火炬接力,获得了上千万用户的参与,但事后可口可乐还是很苦恼,因为他们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将这上千万的用户沉淀到自己的品牌下,成为长期的受众(粉丝)。
进入社会化营销阶段,企业与受众可以持续的进行品牌层面的沟通,通过聚集和经营粉丝,运过用户数据分析、舆论监控工具,帮助企业更好地洞察粉丝的兴趣,影响粉丝的需求,为品牌“沉淀粉丝”。
社会化营销传递口碑价值
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鲜明提出“媒介即内容”,而社会化营销的理念与之不谋而合。首先,在Web2.0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生产和传播内容;同时,无论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传播的内容在相关性和可信度上都比较高,这是其他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根据Nielsen在Facebook做的广告效果研究,带有好友信息的品牌信息及通过好友传播的品牌信息,在广告识别、品牌认知、预购度等广告效果指标上都胜过常规硬广。而根据CMB在Facebook及Twitter所做的用户调研显示,近60%的用户成为品牌粉丝是以为他们是该品牌的消费者;77%以上的用户会阅读品牌微博;在成为品牌粉丝之后,50%以上的用户会愿意向朋友推荐该品牌,以及产生购买。
“这说明社会化营销中,广告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以增强品牌互动的有效性,在相关性、可信度和激励等指标上具有更高的指标。”品友互动联合创始人谢鹏说。
社会化营销目前比任何传统媒体都要更了解“人”,围绕“人”的核心也就是抓住了模式的根本。如果把每个“人”的活跃性都调动起来,那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由此,产生出社会化消费。目前,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有奖”分享,对参与分享品牌、产品、活动的消费者进行奖励。因为消费者的分享是一种付出,如果某个人对某个品牌的一个分享,带来了几百个朋友对这个品牌的了解、关注,甚至购买,那这个分享者理应受到商家的奖励。
“未来,社会化营销的营销网络将覆盖微博、社交网络、社区等全媒体平台,整合微博运营,创意推广,活动推广,线上线下结合等全项目运作手段,并具有可衡量指标等特征。”随视传媒COO薛雯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