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前自动化设备:从“幕后”到“台前”
缝制机械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大服装”中科技含量最高的一环,它的科技创新将直接关系服装企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趋势的实现程度。同时,作为相辅相成的行业链条,缝制机械行业的科技创新也必须紧扣服装企业的生产诉求。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于缝制机械行业来说,市场行情从上半年的供不应求急转到下半年的萧条清冷,行业的发展趋势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面对近期经济运行的低迷定局 “在创新中生存”,毫无疑问成了大家的共识。
设备创新离不开对服装企业需求的把控,更离不开对服装市场的分析调研。
据海关统计,2011年1-9月,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52.35亿美元和222.24亿件,同比分别增长23.26%和1.22%,但是“价涨量缓”。
从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看,资源越来越向优势企业聚合,服装发展态势逐渐呈现两极分化。面对生产成本的增加及国际市场的不景气,中小服企“步履维艰”,迫切需要依靠科技来武装企业完成转型;而对发展态势相对较好的规模以上企业,需要的则是用优势产品重塑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而这同样也离不开科技。
针对这种情况,缝制行业在“创新”二字上精耕细作,力求提供更多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人性化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来装备服装生产企业。
缝前自动化设备:从“幕后”到“台前”
提到缝前工序,一定离不开铺布、裁剪。两者是服装制造的第一步,直接关系服装的出品质量,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
作为服装企业的近年来的重点关注区域,缝前设备巨大的市场潜力也让缝制企业加大对设备的技术投入创新。
“精度高,速度快,不需要在面料剪裁时垫纸,节约成本,剪裁方式从窗口式剪裁逐渐发展为连续式剪裁,缩短裁剪时间。”
为了帮助服装企业提升效率,节约成本,缝制企业不断升级裁床技术,致力从生产初始帮助服企把控成本,提升效率。
格柏公司推出的GTXL单量单裁及对条对格系统、日本川上的局部吸风式单量单裁系统,两者可同时进行单层及多层裁剪。这些新品的研发都是根据西装生产中所面临的多样化裁剪需求所作出的技术更新,既节约了企业设备购买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能。
如果说裁床开启了服装生产节能高效的重要一步,那服装CAD则将这种高效高质推升上另一个层次。
服装CAD系统主要包括款式设计、纸样设计、样片推码及样片排料系统,其自身存储的大量款式和花样可帮助设计师简化设计过程,提高设计科学精准度。与此同时,CAD系统的排料功能同裁床相结合,使设计师能够在裁剪前更合理地布局裁片,实现企业的节能高效。
郑州领秀就十分重视CAD系统在服装款式设计与开发中的应用。据公司相关人员介绍,领秀每年开发样裤3000余种,一方面倚重于国内一线品牌及服装院校的设计师操刀,另一方面,则依靠服装CAD辅助设计系统和基于人体工程学的科学化立体剪裁技术。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