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代工困局

      纯粹做代工的企业日子依然艰难

      “我们正在考虑到越南建厂。”不久前,在一次业内人士沟通会上,大杨集团董事长李桂莲表示。美尔雅董事长杨闻孙则认为,“柬埔寨比越南的条件还要好些。”

      看来,国内服装企业也已经感觉到压力了。

      5月5日,中国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在广州公布,截至5月4日,第111届广交会累计到会采购商近21万人,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比第110届同期增长0.23%,比第109届同期增长1.23%。

      刘建军称,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到会采购商和成交金额分别下降15.5%和5.6%。受美国就业形势严峻影响,美国市场成交金额下降8.1%。金砖四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成交增加4.1%,非洲国家成交增长13.5%。他认为,“开拓新兴市场的成效逐渐显现。”

      此次广交会成交,中短单占比居高不下,长单占比依然偏低。6个月以内的中、短订单占比达到86.3%,长单占比仅为13.7%。“反映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采购商下单谨慎,国内企业担心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不敢接长单。”刘建军分析。

      据广交会组织者观察,参展企业较为关注汇率问题。企业表示,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的环境下,企业有三种应对策略:一是通过产品加价来转移汇率升值负担,但这会造成客户流失;二是自己消化,但会降低利润;三是企业与客户共同承担风险。

      启动宏观经济调控机制以来,为过热的中国经济适当地降了温,暂时降低经济的风险。接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面对升值压力,再加上投机者的炒作和投资活动,都使这条东方巨龙面对压力,就连四小龙之中的香港和台湾都受累。

      据悉,整个东莞市服装行业利润由之前的1.4%下降到如今的0.4%。超低价抛售的背后,是这个“服装之都”的巨大悲哀。至少在眼前看来,当地的服装产业模式还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在大莹东方国际女装城门口,搬运工张师傅正将货主刚批发的服装搬到拖车上,而离他不远处的街边,还停了一排待租的小型顶篷货车。张师傅称,这种T恤主要是销往四川、贵州、江西等地,在当地一些乡镇卖得很好。过去的几个月里,内地许多商家都来大批量购买这种T恤。

      这种看似低价的T恤,被输送到内地乡镇市场之后,转眼就可以卖出比批发价高五六倍的价格。一名来自重庆万州的服装商人张伟说:“以前我的一个朋友就是通过在乡镇上卖东莞服装发了财,一年就赚了20多万元。在朋友的劝导下,我这才开始做起了服装生意。”

      在外人眼里,这种在内地乡镇市场上大批量销售的服装业存在着暴利,但在像梅艳华这样的虎门老板们看来,其中的暴利只属于产业链条终端的零售商和卖场,而与自己无缘。“我的客户一件衣服经常可以赚几十元的利润,而我们做批发只有几毛钱。”梅艳华的语气中带有几分怨气。据她介绍,在人工工资和布料成本增加后,再除去税收、仓储管理、门店租金等费用,批发一条牛仔裤的利润常常只有一两元,最低的时候甚至只有3毛钱。看到记者一脸的惊愕,梅艳华补上一句:“你可能不会相信利润如此之低,但事实就是这样子。” 

      梅艳华所说恐怕并非虚言。记者走访众多商户后,听到最多的就是对利润太少的抱怨。一位吴姓商家称,“今天你觉得可能是以最低价格批发,但别人明天可能比你更低,最后大家都没有赚钱的余地。”他介绍说,淡季时一条裤子只赚1毛钱的生意也做过。

      当时,金融海啸让以广东、浙江为代表的“世界工厂”出口剧降,库存量也随之节节高升。“经济危机爆发后,我们就很少接到出口订单了。去年有很多服装加工企业都关闭了,我们坚持了下来,厂子没倒掉已经算是幸运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梅艳华至今仍心有余悸。

[1] [2] 
  • 相关阅读
    1. 市场去库存显著 越南难成下一个“世界工厂”
      纺织品出口增长 服装市场需求释放
      上海市场监管局网售童装不合格率近三成
      ​​见证品牌力量 | IMB海外市场实现稳定增长
      服装市场:应时而变,赋予专业市场“新价值”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