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汇率创新低 中欧鞋服外贸摩擦将加大
近日,受希腊政治前景不确定性所致的避险情绪影响,欧元兑全球多数主要货币均大幅走低。而在这一欧元贬值大势当中,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欧元兑人民币7.9980元,创2002年6月以来的新低,10年来首次跌破"8.0"整数关口。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贸易顺差开始减少,或意味着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结束。不过,对于尚未走出金融危机泥潭的大量中国鞋企而言,将不得不面临汇率风险放大的风险。
欧元贬值 出口型鞋企面临险境
其实,中小鞋企对国际贸易环境的急剧变化感受更深。我国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代,这对于依赖“成本驱动”以及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而言,价值创造的空间越来越小,被淘汰出局的越来越多。现在全球需求继续萎缩,各类保护主义风潮渐起,新一轮全球产业洗牌的渐趋形成,都使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瓶颈和竞争压力。与一般贸易相比,这也是加工贸易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何复苏更缓慢的真正原因。
因此,欧元贬值对2012年光景本身就不好的出口型鞋企企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欧元贬值,意味着对于欧洲市场来说,中国的商品变贵了;另一方面,欧元的持续贬值也对出口鞋企用欧元结算带来不小的风险,目前人民币结算在东南亚市场上推行得不错,但在欧美市场,我们的企业大多还处于弱势地位,要求用人民币结算,还有一定的难度。
人民币升值 鞋企国外采购“正当时”
欧元贬值在带来汇兑风险和购买力下降等问题的同时,也令人民币海外“更值钱”。加之近来需求愈发旺盛的国内市场以及国家鼓励进口的政策支持,不少外贸企业表示,欧元贬值让他们在进口产品原料时感到更“值”了,因此,现在进行国外采购“正是时候”。一些长期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进口橡胶底、皮料等制鞋原材料的企业表示,尽管大宗商品价格的整体上涨并未使一些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下降,但欧元贬值带来的价格下行现象却是客观存在的。
与欧元贬值带来的损失相比,目前企业更担心的是下半年欧洲订单出现大幅下滑。2011年中国对欧盟出口2360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9.7%。产品主要包括服装、鞋帽等。如果形势不能扭转,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放缓。
日前,王岐山副总理表示,中国正密切关注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外需恢复的不利影响,而温家宝总理首提世界经济仍有“二次探底”的可能,也被视为中国宽松政策环境将继续。
[相关链接-欧元十年走势]
相比美元对人民的慢速贬值,欧元的走势,同欧洲经济的诸多不确定性一样,难逃暴涨暴跌的命运。
2002年-2004年欧洲经济活跃,欧元对人民币从7.3元一路涨到11.1元;
2004年-2005年欧元不断下跌,最低跌到9.5元人民币;
2005年-2008年欧元看涨,2008年4月达到最高值11.15元人民币;
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10月和2009年2月欧元暴跌至8.5元人民币附近;
2009年10月欧元反弹至10.1元人民币,之后再次下跌,至2010年4月最低降至8元人民币,2011年再次回升到9.5元之上;
由于希腊债务危机节节攀升,去年下半年来市场对希腊退出欧元的担忧上升,此后下跌一直在8.5-8元之间震荡,直至今日中间价跌破了8.0整数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