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纺织业需要高精尖人才

           ——东华大学谈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分层次培养高素质纺织专业人才

      遵循和贯彻“加强基础、因材施教、自主发展、分层次培养”的改革思路,进一步完善了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有深度”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

      “我们就是要培养未来纺织行业的领导者。”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旅美18年的邱夷平向我们强烈地传达了一个信号——东华大学的纺织学院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纺织人才,更要培养未来中国纺织业在世界拥有话语权的领导者。

      在走访东华大学“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时候,纺织学院“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分层次培养高素质纺织专业人才的改革与实践”让我们眼前一亮,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以重视人才为前提的今天,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站在另一个高度,明确了分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纺织学院院长邱夷平、副院长郭建生用近年来取得的教学成果充满信心地告诉业内,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上已经初见成效。

      尝试精英培养模式

      记者:分层次培养高素质纺织专业人才的模式主要遵循哪些原则,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邱夷平:纺织学院在学生选拔、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导师制、增强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下了大工夫,我们倡导研究型学习和问题引导型的学习方法,在扩展国际视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实践。

      具体的过程包括:探索实践科学合理的实验班选拔方式;全面进行了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采取准研究生式的培养,学生会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充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培养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

      记者:分层次教学主要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

      郭建生:首先,因材施教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优秀学生朝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发展,让优秀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长。

      其次,实验班采用精英培养模式,按照通识、大类、专业(方向)课程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设立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有深度的原则和特点。

      最后,突出基础、能力、素质三要素的全面培养,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多方面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纺织本科毕业生。

      记者:实验班学生是如何进行选拔的?是否有一定的流动机制?

      郭建生:我们在2008年招收了第一届“纺织实验班”,在2008级“纺织实验班”组班选拔时,学院是采取当年全院按大类招生入校的新生中高考成绩较好者自愿报名、通过数学、外语考试和面试,择优录取的方式,经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选拔,选拔确定了36人进入2008级实验班。

      根据2008级实验班运行1年的情况总结,我们在2009级、2010级“纺织实验班”选拔时采取了参考高考成绩、主要根据第一学期平均学分绩点和面试成绩选拔的方式,使真正素质优秀和适应高校学习环境的学生被选拔进来。

      同时,实验班实行“动态平衡进出入制”。第一二学年,每学年结束,学院的其他优秀学生根据成绩并经面试后可进入实验班学习,而不适应实验班教学模式的学生也可选择自由离开。每学年结束,根据实验班的具体情况实行淘汰制。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业上半年业绩已凉凉,下半年还能“像样”点吗?
      东南亚遭遇产业链短板,国内纺织业“回流”中西部,原因竟是..…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越南纺织业出口遇新难题,口罩暴跌34%
      中国纺织业在“新消费”中突围求新生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