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价值选择
当创意冲撞商业利益时,企业该如何取舍?
设计师们在面对时尚潮流时,是该紧跟还是应坚持自我创造一片天地?在不断商业化的今天,设计该如何培养、开发、管理、运用?当创意冲撞商业利益时,企业又该如何取舍?
在如意·2012中国服装论坛“锋范畅享--服装·人·商业价值的关系”中,世界服装设计大师山本耀司做了主题演讲--“设计的精神”,并与参会嘉宾深入交流、探讨。
山本耀司 日本著名设计大师
艺术的批判
“山本耀司先生,你根本没有获得成功,你没有发财。”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这么跟我说。
我告诉他,我的成功跟他的成功不一样,我觉得自己已经获得成功了。我可以通过服装来表现出自己想说的。如果不能够通过我的服装设计来表达我的意见的话,那才是失败。
其实,自己所生产的服装产品,在一个季节里头,能够卖出去一部分,为下一季的时装去买面料,能够请到打板师,向相关工作人员发工资,只要能够运转就可以了,就可以说是一个“令人舒服的销售额”。
反对的声音,对于我而言,并不陌生。我曾经在巴黎开过店。那时一家美国时装报把我的时装和当时另外一个品牌进行了比较,登了出来,在我们的牌子上画了大大的一个叉号,那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你的时装,我们不要你的东西。
其实,当时我并没有觉得不愉快,反而觉得特高兴。因为我们的品牌第一次到法国就有了这样独特的经历,大大提高了我们品牌的知名度。
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反对的声音,我才走到了今天。在我的成长史中,有好多人都是批评我,但在这个状况之下,我却获得了法国的勋章。
记得有位穿红色连衣裙的女记者,她跟我说我挺理解你的,我当时跟她说我用不着你理解我,我不想寻求你的理解,理解是从上往下的一个视角,这个视角是从上往下的,我不需要。
服装设计师,我们姑且把他称为艺术家,他的作用是什么?他要敢于对我们当今大家认为美的东西提出自己不同的意义,也就是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我觉得这就是艺术家的使命所在,不光是时尚行业,所有的领域都一样。
我现在仍然坚信这一点,并且在此前提之下做我的工作。
实际上,没有什么比穿戴得规规矩矩更让人厌烦的了。我本人从来没有创作过流行的东西,我对于流行一直都是采取反流行的,就是反对的态度,我是反流行、反时尚的一个人。
在写自己职业的时候,我一直不想写时尚设计师,只写服装服饰设计师。过去我在做公司的时候,写的是公司的高管,法人代表。为什么我不喜欢时尚这个词呢?因为时尚这个词特别容易让人产生误会,好多人认为时尚就是流行,在这个季节流行的东西是时尚的,这是一种误解。
作为设计师不能被流行和倾向所左右,否则,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国设计师完全可以和日本设计师走不同的路。
作为设计师,一定要自始至终贯穿自己的一个信念:双手要留下来的最后遗产。所以用自己的双手哪怕辛苦一点,一点一点小心地做出来一件很精美的作品,才能够打动世界的。
我在巴黎曾开过店,当时在东京的我们有一个服装公司,在起初的三四年,经纪人一直让我忍耐,忍耐,忍耐,我其实是想到服装节上去发表的,他说你忍一忍,一直让我忍。我建立成装公司之后,过了四五年我第一次在东京举办了时装展,那时候我作为一个设计师的命运有了巨大变化,以此为契机,我的命运有了一个彻底的改变。
你要等待偶然的力量,你要有这样一个耐心。同时,生产东西,需要你去想,去设计,然后去做计划,完了之后去投入生产。而在生产的过程中,你可能会生产出来超出你想象的东西。类似于灵感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上帝给你的东西,是天上掉下来的,这个不是自己生产的,是上帝给予的,自己都会被自己感动。
在市场上,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强有力的势力了,作为新生力量如何能够崛起?你必须要出奇制胜,市场需要一些与现在畅销的东西不一样的产品,不要去模仿畅销的东西,不要亦步亦趋去追随他。而是要系统研究他们,把他们隐藏的没有被发现的魅力以及“畅销的秘密”找出来,并且放大,呈现出来,这需要企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经验。
企业,要善于发现。比如说这儿有一个小的缝隙,这儿有一些未被发现的细分市场,都可能成就一家企业,这样的机会应该是很多的。
此外,比起设计师来说,市场营销师更为困难。比起生产者来说,销售自然更难做。因为如果一个作品、产品没有魅力的话,你要通过自己的力量,使这种没有魅力的东西变的有魅力,这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懂得做那种创造性的市场营销。
张荣明 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化的渲染
设计有他的能力,有他设计的技巧,并不代表设计师就是有文化。我们公司设计师很多,在很多人看来我们的设计师工作做得不错,但是我始终认为我们的设计师有很大的一个短板,就是缺中国文化,也缺文化渲染力。
如果没有一个深厚文化底蕴的设计师想成为大师级设计师,是不现实的,我们的设计师在这方面缺的很多,而且还缺一样东西,就是对审美的这种学习能力不够,如果审美的学习能力不够,那么对美的这些把握你就没有能力,你就不可能有好的创意,尤其在品牌推广方面,所以今年我提出来我们内部设计者要补两门课,一个是补我们学习中国文化,第二是补怎么样学习审美的过程。
我本身不是设计师,所以对设计师的思维,设计师他们工作的形态,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因为每年两季,或者四季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和设计师们进行交流,所以我们公司里面我一直有一个困惑的事情,我对设计的参与角色,参与多少才适合这个品牌的发展,因为在公司里面每个品牌都有设计师的队伍,一个小组,品牌的营销也有专门的小组和团队,我们作为董事长,到底怎么去把握设计工作的过程,怎么样把握设计这个品牌营销的节奏和关系,确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在几年前我是参与全过程的设计,从企划,到设计的评审,到最后确定这个订单,我全部参与,到品牌的推广,从策划案和品牌推广的主题确立,甚至于广告语的创意,都全程参与,到每一个促销案的最后的决策我都参与。
这个三五年来,我就往后撤了,在设计这个环节,我只参加一个策划,每一季产品策划的碰头会,同时参加产品的评审的环节。选什么款,不选什么款,我就不发表意见了,我们组成了一个产品评审小组。营销品牌推广也是如此。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