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企业都陷入老产品情节
相信很多企业都会碰到这种情况:某一时期,一个产品非常畅销,甚至在整体产品结构占比很大,为企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已经定型的产品定位无法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是,产品的辉煌造成了企业的决策者和企业的人员的眷恋,形成“老产品情节”,却对企业的发展和规划带来一系列的困扰。
为了“挽救”已经步入黄昏的老产品,不少企业采用给这些老产品输血的方法,试图重塑这些产品昔日辉煌,但是其结果往往是这些产品走向死亡,而企业却付出了惨重代价。我们说,企业试图挽救的初衷是好的,但不是适合的。企业希望通过降价和增加促销等手段来挽回老产品,并不会成功;相反的,在给企业造成假象的昙花一现后,老产品就会迅速、加速死去。现在的鞋服市场上,李宁所遇到的不是单一产品的老化,而是整个品牌的老化。这就决定了李宁为自己的品牌注入新血的行动不可能顺利,甚至连昙花一现也没有。李宁的市值大量蒸发,就是最有利的佐证。
还有一些企业在通过其他品牌和产品把企业带入到良性循环后,企业自信心开始膨胀,于是就又开始拿过去成功的老产品说事,希望把这些产品重新打造后,创造新的奇迹。然而在企业投入巨大的资源后,最终不得不放弃。
我们说,无论为企业立下多大的汗马功劳,客观上任何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产品的老化是不可避免的,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放弃。然而许多企业却不认可,他们认为那些产品之所以现在下降,是由于我们的政策和价格策略需要调整,而且这些产品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市场和消费群,而且你看,我们一降价和搞促销,销量不是比以前增长了吗?把原来的老产品重新拿出来运作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毕竟这些产品以前拥有庞大的市场基础和消费群,现在重新推向市场,通过唤起那些消费者的回忆,自然就会增加销量。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企业曾经为了这些产品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感情,包括物质上的投入,总是希望能让这些投入再得到更大的回报。
当企业在说这些理由的时候,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企业无法放下对这些曾经成功产品的感情,这种感情因素会让企业在决策时忽略理性。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亲人,尽管我们非常不愿意他的离开,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他的生命外,对于真正的结果其实是无补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生还的几率,然而这种几率又会是多少呢?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固执反而是在进行一场赌博,而且胜算几率极低的赌博。
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沉没成本”,意思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当我们的企业能够摆脱“沉没成本”,放弃对这些老产品的情节时,企业的才会得到有效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