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产业用纺企谈研发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编者按:2012年6月4日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2周年之际,我们走访了部分产业用纺织品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在中国,稍有实力的企业都愿意称自己为研发型企业。然而研发出来的东西要不要申请专利,成为摆在各家企业面前的难题。对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育还不成熟的国内环境而言,仿冒盛行的市场增加了维护知识产权的难度。有些企业为规避研发风险与侵权漩涡,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取得竞争优势;更多的小企业则是拿来就用,装置设备达不到产品要求也要跟风上线,最终质量都得不到保证。疲于打仗式的操劳与不小的花销,很多企业不愿再把精力放在专利申请与保护上,而是加倍钻研创新、升级产品,以期保住企业的竞争力。而没有法律保护的研发,技术成果并不会有长久的市场优势,但是无力的知识产权形式的市场垄断权也不能给予企业根本的保障。处于尴尬期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维权制度的僵化是否会成为制约技术创新的掣肘?带着这种担忧,我们倾听了几家研发型企业高层的心声,并在此选登。

      不断升级工艺可以杜绝跟风

      去年公司销售额2000万元,在研发上投入不是很大,公司下设涂层复合技术研究所,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为规避盲目研发风险,我们主要根据客户需要进行产品与工艺研发。定向研发不仅风险小,而且能满足客户需求,成功率高。公司生产的汽车用纺织品与过滤用材占比较大,两块产品根据客户需要增加新的功能。产品功能多,适用范围自然就会广。而且我们的产品面向高端,技术含量高。一些汽车用纺织品客户也希望我们不断进行产品研发与创新,但是基于市场形势的复杂,他们有时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我们会按照企业的预期进行研发,但真正的市场需求还是由他们来把握。

      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考虑,以前研发的产品与工艺企业也申请过专利。但是,市场上模仿的比较多,未能达到保护企业利益的目的,专利保护显然不能保护专利。所以,现在企业一般不会再为新研发的品种工艺申报专利,也不会太计较其他企业的仿冒。目前我们主要进行工艺的研发。针对客户需求,不断升级工艺,这样其他企业也不容易跟风。□ 启东市康辉涂层复合有限公司董事长 陆建康

      模仿是帮助研发企业打牌子

      天略去年设备研发投入60万元、材料研发投入80万元、工艺研发投入20万元左右,总投入占去年销售额的10.7%。企业成立了专门研发部门,研发团队共有5个人,我自己带队。

      防止仿冒的问题不能单方面考虑。首先,自身的产品要有特点,让人不好模仿是一个关键,然后就是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别人再模仿也是帮助研发企业打牌子。举个例子,杜邦公司在中国的专利纠纷有多少起?它的产品被模仿应该不在少数,但是杜邦一直在努力做自己的东西。所以,能被模仿也说明企业的优秀。

      模仿,可能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不能阻止其他企业探索,但是也要考虑对研发公司不利的影响,用什么手段来防止可能引发的损失。模仿需要从战略的角度去综合评判。

      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他们研发的东西,不是马上就拿来投放市场,往往会预先储备。到市场和技术进一步成熟时才开始投放,这样即使后来者模仿出产品,他们早就赚得盆满钵满。而国内企业往往急功近利,感觉自己有东西了,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市场,甚至有些企业只是为了要项目、“抢”经费。国内企业真正投身研发的不多,可以看看那些国际大公司,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在处理模仿的事情上。□ 上海天略纺织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健青

[1] [2] 
  • 相关阅读
    1.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浙江省动员会召开
      浙江服装工厂转移“战地”!中西部地区成为纺企“新宠地”?
      美国上千家企业申请破产保护,中国出口企业该如何应对?
      保护野生动物,激光科技在行动!
      新顺发顺利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审核!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