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区域市场内需不足导致鞋企价格比拼严重

               内外需同时不振,再加上“三高两难”(生产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税负高和融资难、扶持政策落实难)问题,说小微企业的利润薄得像刀片一样,一点不为过。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要活下去,企业自己要先学会在‘痛’中找路、转型。”面对生存困境,5月底6月初,记者在广东、浙江、山东、辽宁、湖南、四川等沿海与中西部地区6省16市的调查发现,不少小微企业主不约而同把转型和研发新产品作为首选的应对之策,而本次接受采访的113家小微企业主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

      经营困难

      未来市场预期不乐观

      广东是我国第一经济大省,更是小微企业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之一。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深入广东增城、东莞、中山以及江门等地,当地小微企业几乎没有不说“最难”这个词。

      增城市新塘镇是中国牛仔服装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全国60%的牛仔服装出自新塘,全国30%出口的牛仔服装来自新塘。

      “今年的生意普遍比较难做,感觉比金融危机时还要难。”5月28日上午,广州昊宇服装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其名下有两家牛仔服饰公司,一家外贸型的主要做国外订单;一家合伙人工厂主要做加工,向国内外供货。目前,外贸公司除了与俄罗斯保持稳定订单外,中东、欧洲等地因市场不好,订单几乎没有。

      张文杰告诉记者,过去他主要盯在外贸公司,现在国外订单少了,外贸公司也没几个员工,所以就经常来工厂看看。

      如果说外需不振是金融危机后不少沿海外向型企业都面临的难题,那么,国内经济增速下滑、订单减少则成为当前这些小微企业的另一大生存考验。

      “今年经营确实比以前还要难一些。”在张文杰的办公室,广东省鹏鑫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晏志辉与记者一见面,就感叹时下小微企业经营的种种难处,成本高、税负高、融资难、招工难,“最要命的是今年国内市场不景气,订单越来越少,做完这季的,下季的还不知道在哪里。”

      在牛仔服装生产的下游产业链水洗行业,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和顺水洗厂厂长刘剑勇告诉记者,由于大环境不好,市场竞争加剧,公司内销订单下降趋势比较明显。“去年我们这里就有二十多家洗水厂倒闭,今年虽然没那么多,但大家对下半年的形势判断不是很乐观。”

      在新塘,记者走访了与牛仔生产的相关产业链,发现在过去“三高两难”之下,今年内销订单量下降已成为整个新塘牛仔服装产业经营最大的困难。

      不仅是广东。2012年5月下旬至6月初,中国经济时报六路记者分赴广东、浙江、山东、辽宁、湖南、四川等沿海与中西部地区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在深入走访东莞、中山、温州、台州、济南、青岛、沈阳、大连、长沙、湘潭、成都、德阳等16个城市,与涉及十几个行业的113家小微企业主当面采访并填写调查问卷,并形成《小微企业经营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显示,今年1—5月小微企业同比销售情况表明:整体在基本持平的基础上略有下降,销售减少者多于增长者。从企业订单数量上看,约三分之一企业持有订单与去年基本持平,另有将近30%企业订单有所减少。

      “订单量下降就意味着企业利润跟着下降。”温州爱俪嘉妮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崇海说,前几年,企业纯利润能达到20%,现在有些行业毛利润都到不了10%,净利润更低,能达5%都是好企业了。“企业没有利润,何来转型,能保命就不错了。”方崇海对企业生存前景感到迷茫。

      东莞市沙田镇一家五金制品加工厂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去年一天能收几万元的订单,今年一天最多收几千,有时一天一个订单也没有,订单比去年少了40%多。“厂里现在把8月份的订单都做完了,后面的单还没接到呢,别说利润了,以后怎么维持还是个问题。”


      刘伟是广东省湖北商会东莞分会副秘书长,因工作需要,要经常与当地商会中的企业联系沟通,再加上其名下也有一家鞋材贸易公司和一家工厂,所以对东莞尤其是沙田镇的小微企业经营现状非常了解。刘伟告诉记者,最近很多企业都反映订单下降、经营困难。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大部分靠加工量赚钱,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才会高;但现在,大家都面临订单不饱和的情况,又不敢随便减员,还要支付各种成本,企业利润是一降再降。”刘伟以自己贸易公司为例,去年一年的营业额是一千多万元,今年预期可能只有两百多万元,利润骤降是肯定的。

      长沙拓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龙告诉记者,现在整个市场产能过剩,大家为了维持生存,只能降低报价争取市场,利润已经越来越低。“现在一些企业的毛利只有10%,但还得做。不然,企业的日常开销怎么办?所以,就是不挣钱企业也要维持生存。”

      采访中,不少小微企业主告诉记者,订单减少、利润下降是当前不少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据记者采访了解,四川省小微企业1—5月开工率仅六成,近一半小微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

      中国经济时报本次调查问卷分析报告显示,当前企业利润率整体维持在较低水平,约一半企业处于5%—9%这个范围内,10%以上的利润率仅有不到20%的企业。不盈利、亏损和利润率很低所占比例加起来已经超过30%。

      内需不足拼价格市场竞争惨烈

      “订单减少,其实最大的根源是市场不景气,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这是本报记者在广东、浙江、山东、四川、湖南和辽宁等地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统计局局长王普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际市场不好,国内有效需求不够,统计部门在对当地居民消费调查分类中,家具、电器等行业几乎处于负增长。王普治说,过去,一些专业市场早上八点半就开门,今年懒懒散散,到了九点半还很少开门。


        陈通荣是盛浩鞋材东莞办事处经理,作为一家下游鞋材供应商,其公司主要经营各种鞋底产品。5月29日下午两点多,当记者来到其位于东莞市南城区亨美大亨街的门店时,发现店里冷冷清清,一个客人也没有。

        “以前这个时间正是很多客户来看样品的时候,但今年市场太淡了。”陈通荣指着空荡荡的鞋店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他们公司业务和去年相比至少减少了1/3。

        究其原因,陈通荣认为主要还是市场需求不足。“我这个店里的鞋材主要供应南城区的一些鞋厂,据我了解,现在不少鞋厂因为没有订单准备放假了。”陈通荣,光温州在南城区做鞋厂的就有100家,很多也说最近要放假。

        “这就像一个生物链,一环扣着一环。”东莞市申明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军华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他说,以鞋为例,在经济形势好的时期,一个普通消费者一年最少要买四双鞋(四季各一双),但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消费者都缩减开支,一年可能只买两双鞋,这就意味整个鞋行业的销量要减少近一半,市场需求减少了,鞋企生产量就会跟着减少一半,下游供应商的订单也就跟着减少一半。因此,作为给大企业做配套的众多小微企业,生存难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财金协调与融资担保处处长文彬向本报记者坦言,小微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要在短时期内全部克服还有难度,一是小微企业本身就没有实力创造独立的市场品牌,大多是依附于大企业的发展,大企业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小微企业日子就难过;另外,小微企业由于受自身条件所限,市场一旦不好,就会形成恶性竞争。

        江门市博新灯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能武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订单跟以前比有所减少,经营比较难。但这还不是让余能武最头疼的问题。“灯饰这个行业门槛低,中山和江门的市场竞争本身就很激烈,再加上今年市场形势不好,大家拼价格的现象更厉害了。”余能武说,现在一些企业为了抢单,会把价格报得很低,这样客户询价时肯定就找报价低的厂子下单。

[1] [2] 
  • 相关阅读
    1. 鞋包类市场回暖 鞋企价格战悄然熄火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