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品牌进入“拐点” 郎咸平开出药方
中国服装行业再次腾飞的灵丹妙药是什么?
在昨日闭幕的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上,一个关于服装行业发展的论坛,引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时尚产业研究专家李凯洛等学者专家的唇枪舌剑。
郎咸平一语惊人地表示中国做不出国际品牌,甚至不需要去尝试。中国正面临消费危机,整个制造业面对的都是M型消费,服装企业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低价+个性+尊贵体验,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深圳服装行业产值达1500亿元
深圳作为国内重要的服装胜地,7月8日-10日,作为东道主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了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以下简称“服交会”)。
根据主办方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此次服交会展览面积近8万平方米,包括6个展馆、10余个细分展区,3500多个展位,吸引了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逾千家优秀品牌参展。
深圳服装行业发展相较于浙江、北京等地区主要呈现走高品质路线,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服装以及国际化特点。近几年,深圳服装业正快速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出口加工型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自有品牌型发展模式转变。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深圳服装行业产值1500亿元,自创品牌企业700多家,拥有服装品牌超过1000个,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女装品牌生产基地。熊晓坤表示,深圳自有品牌产品产值由90年代初的不足10%上升到如今的50%,而且这种变化趋势正在加快。
但是熊晓坤同时指出,深圳服装也面临服装文化基础不强,以及专业配套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
放眼全国服装行业,近些年来都面临很多的难题。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表示,中国用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飞机,说明附加值不高。
而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服装产品走出去了,但是中国的服装企业没有完全走出去,没有世人皆知的国际服装品牌,也没有遍布全球的品牌服装营销网络。
从宏观角度来说,服装行业面临的还有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问题。借“服交会”的机遇,主办方组织了一场题为“服装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未来”的研讨会。
郎咸平:中国出不了国际品牌 唯有“低价+个性+尊贵体验”
郎咸平看待服装行业发展的视角与众不同,他的观点令所有人精神为之一震。
郎咸平表示,中国企业已经不存在战略的问题了,基本上都是经济萧条之后必然造成的结果,因此服装产业的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经济带来的危机,使得服装行业面临M型消费模式,即两头大,中间小,14%的富人买高档产品,86%的老百姓买低档产品,中档产品在萎缩。这就是服装行业要遵循的M型消费形态。
“在今天,告诉大家一个结论,个人的努力不重要,个人的战略思想一点都不重要,如果你不遵循M型消费形态,你就一定会失败。”郎咸平举例,高档服装Prada去年销售增长率54%,利润增加72%,今年一季度销售增长率48%,利润增长112%;Amani全球市场增长13%,中国市场超过40%,高档服装一片火爆。
而中档品牌,中国几个有名的大厂牌全部陷入困境,比如说七匹狼,九牧王,去年存货超过60%的增长,此外,李宁、安踏、报喜鸟,存货增长率在40%左右。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