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装:摆脱“单店血拼”时代
“在中国服装产业谈品牌国际化,现在还为时尚早。”这不仅仅是国内一线女装品牌——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的看法,也是众多行业从业者共同的观点。
如今,全球各大品牌纷纷开始在中国布局,而对于很多高端女装品牌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虽然已经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甚至有些已经走上国际舞台,但是无论从品牌积累、营销能力等方面,本土品牌与那些国际大牌显然还有差距,这样的差距,当前似乎难以跨越。
对于中国高级女装来讲,就像一个小学生,忽然遇到很多大学生前来挑战。在本土品牌频频沦陷的今天,这些服装品牌显得比以往更为着急。
精准定位,提高瞬间决定购买率
对于服装,尤其是女装来说,本没有什么所谓的忠诚度。翻开任何一位女士的衣橱,几乎不可能看到清一色的品牌——这是女装消费的特点。那么对于女装品牌来说,忠诚度并非是追求的唯一标准。
“对于我们这些高端女装来说,更致力于提高的是消费者在一瞬间的决定购买的概率。”北京碧琦时装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李玉杰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谈到,精准的品牌定位、优美的店面设计、各种完美细节的追求,都成为提高这种概率的途径。
碧琦是一个老牌的香港知名品牌,1999年建立。曾因在北京燕莎商城销售业绩良好,获得高端消费者认同。然而,随后的几年,品牌自身管理不善和公司内部原因导致声誉有所下降。2009年进行战略调整,引入新的管理班子之后,碧琦时装的发展势头开始强劲,品牌形象、产品设计和销售业绩均显示出历史性的提升和增长。
品牌定位是最重要的一步,而太多服装品牌在定位上的模糊导致了品牌发展的瓶颈。纵观国内很多品牌所谓的定位,无非从年龄、职业等给予定位,比如给20岁的活力女孩、为30岁的女白领等等。“这样的定位其实适用于众多品牌,完全无法使自己品牌脱颖而出,也会让这个品牌的管理者造成战略上的模糊。”李玉杰向记者指出,碧琦如今提出的风格定位是“优雅女人的舒适境界”,基于这样的定位,碧琦大胆使用绚丽印花纹样,甚至将其消费群体细分到“内心阳光的女性人群”,以期使消费者在想要买印花图纹、或者比较阳光的连衣裙时,第一时间想起碧琦品牌。
这样的品牌定位,让碧琦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近两年,时装行业新一轮的洗牌正在进行。以往,商场这样的销售渠道受到众人追捧,在品牌进驻方面并未严格的加以选择,这也导致了商场同质化的产生。随着百货业的萧条,商场开始重视品牌选择,与此同时,一大批经营规模小、产品设计乏善可陈的品牌遭到了主流商场的清洗。而品牌定位清晰的碧琦恰恰在这样的背景下赢得了再次发展的机会,这也促使碧琦在今年制定了与很多服装厂商截然相反的发展策略——迅速扩张开店。
“这并非是冒险的决定。在我们看来,这个时候,商场这样的优秀渠道急需优质的品牌入驻,在价格位置上都能给予品牌更好的选择,所以我们在此时选择扩张和布局,较之以往反而能节省很大的开销。”李玉杰对记者解释道。
如今,为了应对恶劣的经济形势,碧琦采取了新的品牌策略,在做好直营店面的同时,适当引进加盟商。“我们只会引进少许运作成熟的地方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其实在营销能力上比我们还要强,并且他们都有良好的当地商场资源。”李玉杰向记者分析,这样的方式不仅突破自己开店的瓶颈,也可以借助当地经销商,快速地让品牌在当地打开知名度。
竞争加剧 在困境中选择坚守
对于高级女装来说,国内很多品牌采取的营销策略都是“单店血拼式”扩张。
对于运动装、大众服饰等来说,因为其款式或尺寸的剪裁要求没有那么严格,每一个款式可以做出10种尺码,同时满足中国南北方,甚至中外人群不同的身材需求,故常可采用大量发展经销商的模式。
然而对于高级女装来说,每一种款式都要有严格的配比,例如腰肩等比例不能轻易改变等,所以往往只能设计出3~4种尺码,适合某种身材的人群,以至于这样的品牌无法大规模发展代理商,这就导致了该品牌只能往纵深发展,而无法短时间大规模扩张。很多这样的品牌都采取直营店面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单店血拼式”,即每一个店面都要尽量醒目,占据好位置,拼单店的销售额,以提高品牌整体销售业绩。
白领时装近两年陆续开了几个比较有风格的旗舰店:三里屯艺术空间店,蓝色港湾视觉空间店,华贸未来空间等,每一家店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特点。然而,面对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以及中国零售业萧条的大环境,苗鸿冰对记者坦诚地说:“我们从今年开始,即将放缓开店的速度。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苦练内功。”
研究白领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苗鸿冰其实是一个保守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倔强的人。白领在品牌发展过程中,从未走过大规模扩张的道路,有很多时候,甚至会因为苗鸿冰的“意气用事”而退出某商场。苗鸿冰解释道:“让本土品牌屈尊于国际品牌之下,硬生生地让我们搬家,这种情况不能忍。”在苗鸿冰看来,中国品牌该更有骨气一些,虽然暂时不如那些国际品牌,但是在隐忍过程中也要坚守自己的态度。
在高端女装销售渠道里,商场一直占据绝对的优势。而本土品牌在与国际大牌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比如拿不到更好的位置,价格相较于国际大牌要高很多。而同时,国家对于引进国际品牌给予减税政策,对这些服装等中小企业却一直增税,也加重了本土品牌在竞争中的发展困境。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