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企业怎么渡过“压力山大”的一年?

            如何在重重压力之下得到一丝喘息,继续前进,又该如何逆向思维,在困境下占领制高点?这考验着企业的智慧和勇气。

      今年以来,企业普遍的感受大概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难熬。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国内服装市场整体销售额增速只有9.8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2个百分点;而在销售业绩下滑的同时,商铺租金上涨、库存积压增多,更是时刻刺激着企业的敏感神经。

      如何在重重压力之下得到一丝喘息,继续前进,又该如何逆向思维,在困境下占领制高点?这考验着企业的智慧和勇气。

      提价不能包治百病

      有人说,是不断抬高的服装价格推动了服装零售的增长。的确,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确实是这样的。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6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增长9.82%,与去年同期的21.81%相比跌幅明显,上半年服装市场整体零售额增速与去年同期增速相差12个百分点。

      不过,在第二季度,零售额出现了明显回升,并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与年初相比,第二季度服装零售额增速与上年同期的差距明显收窄。

      2012年6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达12.48%,增速相比4-5月合计水平多持平或有所上涨。其中,童装零售额同比增长24.2%,比5月提升2.11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各大商场以节假日为契机,不断推出大力度的促销活动是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原因。

      虽然,零售额的增长速度有逐渐走高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从销售量上来看却是另一回事———2012年1-6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量累计增长仅为0.99%。可以得出的简单判断是,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长,大部分来自服装价格上涨的推动。

      对于提价带来的效果,各方观点不一。但是作为多家服装企业的高级顾问和营销专家的国际时装品牌发展管理中心总裁王翔生先生,却态度明确,“现在商场里服装价格已经是虚高。”

      他认为,根据经济学的原理,是不应该在逆境时提价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目标消费群为中端的品牌,提价无疑是会流失掉顾客,“提价就是找死,加盟商会有反对,消费者也会有反应”。“在顺境时我们连连提价,提到虚高,也都只是表面富贵,更何况此时是逆境。”不过,他也不认同减价或打折。他给出的建议是“只能从成本控制做起”,因为这方面很多企业做得都不够好,“其实零售价格提高20%不如把库存降低10%来得效果更好,从自身内部调整更直接有力。”

      “收买人心”很必要

      在企业日子不好过的时候,该裁员还是该增加员工福利?这是两个很极端的选择。

      而舒朗的选择是———后者。本报记者从舒朗公司了解到,今年在员工福利方面,公司除了提高员工薪资待遇、为员工按时缴纳五险一金外,还着力加强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其实,公司自成立以来,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就是丰富多样的,曾多次举办了五一晚会、十一晚会、元旦晚会、春节晚会及化装舞会、演讲比赛、卡拉OK大赛、篮球赛、羽毛球赛等各类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除了这些能增进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的活动外,公司还通过美化绿化家园,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购进花草树木,为员工们提供一个花园式的工业园。同时,公司还经常组织员工在公司餐厅看电影;组织部门员工户外郊游、打靶,亲近自然,因为舒朗高层认为,只有员工放松心情,才能好好工作,进而享受生活。年会及订货会上举办员工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以及技能竞赛、歌手大赛等活动深受员工欢迎,为企业增添了无限活力。同时,舒朗还为员工提供免费的生日蛋糕和生日套餐,让员工们感受到来自舒朗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实战派营销专家刘瀚隆,在“让员工在快乐的氛围中工作”一文中也提到,快乐的心情影响着情绪,而情绪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和离职率的高低。因为工作氛围不好、太压抑而选择离职,已经成为了除薪资之外的第一大原因。领导者的情绪是决定他的员工工作时是否愉快的最重要因素。实际上,领导者的脸色已经给整个工作氛围定了基调。所以,无论你面对多么大的困难,无论你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你都要让大家看到你工作得很快乐。

      国际时装品牌发展管理中心总裁王翔生先生更是将对待员工的态度提升到了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千万不能在低谷时裁员,这对一个处于困难期的企业来说,是一个致命性的错误,因为稳定人心此刻是最重要的。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