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口下滑看山东青岛纺织服装业创新的迫切性
8月9日,青岛即发集团的工人们在缝纫车间生产出口服装。
◆核心提示
受外需低迷拖累,作为青岛的传统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出口遭遇下滑形势。今年上半年,全市纺织服装出口33.6亿美元,同比下降3.2%。在行业短期内难有复苏迹象的同时,行业站在调整转型的十字路口。
比2008年还苦
青岛闷热的三伏天里,李新建的心却如掉进了冰窟窿。
作为岛城一家成衣出口企业,虽然今年以来公司出口额保持了4%左右的增长,但董事长李新建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我干这一行十几年了,从没遇到过今年这样的情况。企业比2008年还要苦。”8月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新建说,“不少同行的业绩下降了30%—40%,南方一些公司已经出现倒闭的情况。我们公司基本上是在靠走量维持。”
大公司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今年的出口保持了增长,但不像往年递增的那么明显。从订单上看,往年到了三四月份,下半年的订单就满了,现在应该是确定明年春夏订单的时候,但今年国外客户订单需求不如往年满。”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办主任潘维胜告诉记者。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市服装出口20强企业中,7家企业出口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纺织品出口20强中,9家企业下滑,一些企业出口额甚至下降一半以上。
“目前‘煎熬’的形势有点儿扛不住了,以后会怎样?不知道。”谈及未来,李新建难掩沮丧和迷惘,“至少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任何好转的迹象。”
传统优势逐渐消失
在业内人士看来,全球经济不景气下,纺织服装业出口目前的状况还会持续,明年的形势仍不乐观。更让企业感到雪上加霜的是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
“虽然今年以来原材料成本下降了约10%左右,但人工成本上涨得厉害,工人工资上涨近30%。”一家出口型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业内原本就很透明的纺织品,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青岛乃至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正逐渐丧失价格竞争优势。
“今年公司产品的出口价格同比下降了10%—30%,很多订单流向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李新建感慨。
在孟加拉国,纺织服装是主导产业,拥有全套完善的产业链。业内人士称,中国纺织品出口日本、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市场,约需支付18%-23%左右的进出口关税,而孟加拉不仅劳动力低廉,其纺织品出口以上国家可以享受零关税待遇。